[发明专利]一种光热材料修饰的新型针灸针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8308.0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0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罗军;王小磊;刘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陈桂兰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热材料 新型针灸 修饰 针柄 针体 红外发生装置 多孔氧化锌 传输光纤 传统针灸 光热治疗 金纳米棒 双重作用 针体表面 聚氨酯 纳米片 针尖 黑磷 针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热材料修饰的新型针灸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包括针杆和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针柄和针尖,所述针柄顶端通过传输光纤连接有红外发生装置,所述针体表面修饰有光热材料,所述光热材料为聚氨酯或多孔氧化锌或金纳米棒或黑磷纳米片。本发明的新型针灸针可以在5‑12分钟内升温至38.8‑40.2℃,并相对稳定的维持在这个温度,具备传统针灸与光热治疗的双重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热材料修饰的新型针灸针。
背景技术
当前的温热针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将艾绒条或其他药料裹于针柄上,依靠针柄上艾球燃烧的热能传至体内的针体发挥热疗作用,其缺点是存在温度不易控制,不锈钢针体不易传热,易灼烧皮肤;另一种是依靠内热式的银质针加热仪对银质针加热,利用银本身的高热传导性传递热量,从而发挥热疗作用,其缺点是银质针材料较软,难以进入需要治疗软组织等区域,直径较粗,发热范围大,容易误伤针体周围正常组织,工艺繁琐,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线发热升温的新型针灸针,该针灸针使用安全的光热材料修饰,升温迅速,并在体内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热材料修饰的新型针灸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包括针杆和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针柄和针尖,所述针柄顶端通过传输光纤连接有红外发生装置,所述针体表面修饰有光热材料,所述光热材料为多孔氧化锌或金纳米棒或黑磷纳米片或聚氨酯。
作为优选的,所述光热材料通过表面吸附或者表面沉积修饰到针体表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光热材料通过偶联剂法或者酯化反应法修饰到针体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发生装置为半导体激光器。
进一步的,所述针柄、所述针杆和所述针尖为实心一体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光纤为塑料光纤、多模光纤、玻璃光纤中的一种。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红外发生装置发射出红外射线照射到的本发明的针灸针表面,光热材料响应红外射线升温发热,所述光热材料为聚氨酯或多孔氧化锌或金纳米棒或者黑磷纳米片,可以在5-12分钟内升温至38.8-40.2℃,并相对稳定的维持在这个温度;(2)光热发生装置可选择小型半导体红外激光器,方便携带,具备传统针灸与红外光热针灸治疗的双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针体修饰上多孔氧化锌的近红外相机温度;
图4为本发明的针体分别修饰上金纳米棒、黑磷纳米片、聚氨酯的近红外相机温度;
图5为本发明的聚氨酯的电镜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多孔氧化锌的电镜图;
图7为本发明的金纳米棒的电镜图;
图8为本发明的黑磷纳米片的电镜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聚氨酯毒性试验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多孔氧化锌毒性试验图;
图中:1.红外发生装置;2.传输光纤;3.针柄;4.针杆;5.光热材料;6.针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8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