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碳电极的启停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2257.0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3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庞欢;郑明波;柴琳;赵平;宋波;吴古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帆(扬州)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2/10;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艾秀丽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电极 电池 | ||
本发明涉及启停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碳电极的启停电池,包括蓄电池容器,所述蓄电池容器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的数量为两个,左侧所述分离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池组,左侧所述分离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池组,右侧所述分离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池组,所述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和第三电池组的结构相同。该生物质碳电极的启停电池,通过将传统的铅电极改为环保材料的生物质碳电极,生物质碳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对土壤生物生态具有调控作用等特性,而传统的铅电极则会破坏环境造成土壤污染严重的问题,通过生物质碳电极的使用就能够避免环境污染和土壤收到破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启停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质碳电极的启停电池。
背景技术
密封免维护蓄电池采用九十年代最新设计的全密封结构及现代化生产工艺,使其具有高性能、长寿命、免维护、安全可靠的卓越性能。
现有免维护蓄电池虽然已经做到了长寿命和安全可靠的特点,但是在污染方面做得还是不够完美,比如启停电池的电极组成成分含有大量的铅元素,如果电池使用后丢弃可能会导致铅污染,使得环境和土壤都会收到破坏,另外电池如果长时间不用就需要从汽车上取下,而取下后就会面临跑电的问题,本发明就以上两点推出了一种生物质碳电极的启停电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碳电极的启停电池,具备使用生物质碳备制而成的电机减少环境污染、电极可取下防止跑电的优点,解决了传统启停电池的电极如果随意丢弃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土壤破坏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碳电极的启停电池,包括蓄电池容器,所述蓄电池容器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的数量为两个,左侧所述分离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池组,左侧所述分离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池组,右侧所述分离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池组,所述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和第三电池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电池组的内部包含若干正极板,所述正极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负极板,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条,所述第三电池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极柱衬套,所述极柱衬套的内腔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内部啮合有正电极,所述正电极的底部设有内螺纹,所述正电极通过内螺纹与极柱衬套内腔的外螺纹相互啮合,所述第一电池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加液孔盖,所述加液孔盖的上方固定安装有负电极。
优选的,所述隔板为微孔塑料。
优选的,所述加液孔盖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加液孔盖分别位于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和第三电池组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正极板、负极板和隔板均浸在电解液的内部,且通过分离板的设置使得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和第三电池组互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连条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条分别与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第二电池组和第三电池组的顶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负电极固定安装在另一极柱衬套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生物质碳电极的启停电池,通过将传统的铅电极改为环保材料的生物质碳电极,生物质碳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对土壤生物生态具有调控作用等特性,而传统的铅电极则会破坏环境造成土壤污染严重的问题,通过生物质碳电极的使用就能够避免环境污染和土壤收到破坏的问题。
2、该生物质碳电极的启停电池,通过将生物质碳电极做成螺纹的,能够与极柱村套进行活动安装,这样改进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对其中的一个电极进行拆卸取下,这样就能够防止两个电极暴露在空气中因为空气中存在着介质而导致跑电的情况,如果将其中的一个电极改进为可拆卸的,这样就能够防止两个电极同时暴露在空气中而跑电,从而在电池不用时将电极取下即可长时间放置电池而不用中途定期补电。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帆(扬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风帆(扬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22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