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制备1;4-二氯酞嗪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2105.0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5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成;韩建国;刘恩德;胡程誉;郑禹忠;许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昊(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7/30 | 分类号: | C07D237/30;B01J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酞嗪 反应模块 混合物 微通道 微通道反应器 连续制备 生产效率 悬浊液 反应条件控制 邻苯二甲酰肼 通道反应器 医药中间体 安全隐患 本质安全 产品纯度 分离提纯 混合反应 连续合成 氯化反应 三氯化磷 三氯甲烷 氯气 研磨 反应瓶 预热 烘干 粒径 串联 合成 污染 | ||
本发明涉及医药中间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制备1,4‑二氯酞嗪的方法。1,4‑二氯酞嗪的合成属于典型的氯化反应,属于危险工艺,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且污染较大,生产效率低。本发明通过采用连续流连续合成1,4‑二氯酞嗪可以克服以上缺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1)将原料邻苯二甲酰肼烘干后,研磨至粒径小于100μm,再与三氯甲烷、三氯化磷在一个反应瓶中搅拌形成悬浊液。(2)将悬浊液与氯气分别泵入微通道反应器内预热至反应温度后,通入第一块微通道反应模块中进行混合反应。(3)得到的混合物在后续的一块微通道反应模块或者串联的2‑5块微通道反应模块中完全反应得到含有1,4‑二氯酞嗪的混合物。(4)对含有1,4‑二氯酞嗪的混合物进行简单的分离提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工艺简单,三废大大减少,反应条件控制准确,生产效率高,本质安全,产品纯度高,能连续生产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中间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制备1,4-二氯酞嗪的方法。
背景技术
酞嗪类药物是近年来的热点,酞嗪类化合物具有降压、抗惊厥、杀虫、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被广泛的用于合成多种医药,而邻苯二甲酰肼是制备酞嗪类药物的关键中间体1,4-二氯酞嗪的主要原料,而1,4-二氯酞嗪后续可经过取代和环合等反应,合成一系列的酞嗪衍生物,这些衍生物正在逐步被用于治疗抗肿瘤、降压等领域。1,4-二氯酞嗪的合成方法不多,也相对简单,但产生大量三废,生产效率低,成为制约其大量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因素,如何高效、环保的合成1,4-二氯酞嗪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523024A,公开日:2004年08月25日,发明名称:高分子固载化的辛克宁类生物碱配体、合成方法及其用途,其中的实例1、2提到了1,4-二氯酞嗪的实验室合成方法。该方法制备为间歇性,反应时间7小时以上,需要氮气保护、减压蒸馏、重结晶等工序,收率只有60%。
而已有的文献报到也多使用三氯氧磷或五氯化磷作为氯化试剂,均为间歇性反应,反应时间长,且三废较多,产品质量不稳定,氯化试剂的利用率低、产品的收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高效、绿色的合成1,4-二氯酞嗪、克服制约其大量生产的缺点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制备1,4-二氯酞嗪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三废少、收率高、本质安全,可在很短的反应时间内连续合成1,4-二氯酞嗪。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制备1,4-二氯酞嗪的方法,其合成步骤的特征在于:在装有搅拌、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四口瓶中加入提前研磨的邻苯二甲酰肼粉末、三氯甲烷、三氯化磷,搅拌形成稳定悬浊液后,将悬浊液与氯气分别通入微通道反应器中预热至反应温度,通入第一块微通道反应模块中进行混合反应。得到的混合物在后续的一个微通道反应模块或者串联的2-5个微通道反应模块中完全反应得到含有1,4-二氯酞嗪的混合物。对含有1,4-二氯酞嗪的混合物进行简单的分离提纯。
其反应如下:
优选地,将悬浊液与氯气分别通入微通道反应器中预热至反应温度,通入第一块微通道反应模块中进行混合反应。得到的混合物在后续的一个微通道反应模块或者串联的2-5个微通道反应模块中完全反应得到含有1,4-二氯酞嗪的混合物。后续串联的微通道反应模块的数量要根据反应情况设定,串联数量越多,反应的停留时间越长,消耗的能量越多,生产效率越低,串联的模块数越少,则反应的停留时间越短,可能转化不完全。
方法中所述的第一块微通道反应模块中反应停留时间为3-60s,反应温度为10-140 ℃,后续的一个微通道反应模块或者串联的2-5个微通道反应模块中反应停留时间为3-60s,反应温度为10-160℃,控制反应的过程中的压力为0.1-1.1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昊(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昊(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2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