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轮轮毂电机驱动集成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9418.0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4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波;王翔;张农;刘锡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彭超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电机 驱动 集成 散热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轮毂电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轮轮毂电机驱动集成散热系统。冷却液经水泵加压后依次经过第一冷却水套、第四冷却水套,从第一节温器的进口流入,一路从第一节温器的旁通阀门流出,流回水泵,形成前轮轮毂散热回路小循环系统;另一路从第一节温器的主阀门流出,经散热器流回水泵,形成前轮轮毂散热回路大循环系统;冷却液经水泵加压后依次经过第二冷却水套、第三冷却水套,从第二节温器的进口流入,一路从第二节温器的旁通阀门流出,经电磁阀流回水泵,形成后轮轮毂散热回路小循环系统;另一路从第二节温器的主阀门流出,经散热器流回水泵,形成后轮轮毂散热回路大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轮毂电机及电动汽车集成散热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轮轮毂电机驱动集成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以其节能环保等优势受到极大的重视,为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峻问题,世界各国陆续发出对燃油汽车生产的禁令,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推广势在必行。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结构简单,省去了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等一系列复杂传动机构,从而提高了传动效率,使整车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具有传统四轮驱动汽车的性能,但结构更为简单,控制更为方便。
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其轮毂电机具有高功率、高转矩、结构紧凑等特点。但也正因此结构特点,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毂电机会产生大量热量,若散热条件不好,轮毂电机温度会急剧上升。然而对于高度一体化的轮毂电机结构,过高温度会造成严重后果,如会导致轮毂电机永磁铁退磁和导线因温度过高而损坏,从而导致电机寿命较短。
目前常用的轮毂电机驱动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集成散热系统,基本分为两种模式。第一前后轮毂电机在同一散热回路中,且只有一条大循环散热回路,油泵与散热风扇的功率是固定不变的。这会导致能耗增加,散热效率低。第二前后轮毂电机在不同散热回路中,通过电磁阀进行实时切换。这会导致集成散热系统控制较为复杂,工作可靠性较差且成本较高。
专利号:201611114847.8,名称为“四驱轮毂驱动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温度集成调控系统”的中国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四驱轮毂驱动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温度集成调控系统,该系统动力总成散热部分主要包括油箱、油泵、轮毂电机、散热器、四通阀、三通阀、二通阀等组成部件。该系统通过控制器接收轮毂电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给油泵和散热器发送控制指令,在不同的工况下通过控制电磁阀来接通不同的循环通路。此专利涉及的散热系统结构和控制较为复杂,且通过电磁阀来进行散热回路转换,其成本高且电磁阀不易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靠性难以保证,维修检测难度大。
专利号:201721779603.1,名称为“一种电动汽车用轮毂电机智能散热系统”的中国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智能散热系统,其电门踏板位移传感器、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相连,中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水泵、继电控制开关链接。中央控制器根据电门踏板位移传感器、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对驱动水泵和散热风扇的功率进行控制。此专利涉及的散热系统的控制较为复杂,而且轮毂电机集成散热系统只有一条循环回路,不能兼顾前后轮工况不同状况下分别进行不同循环散热,从而以实现低能耗高效散热。
发明内容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纯电动汽车散热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发明提供一种四轮轮毂电机驱动驱动集成散热系统。其结构及控制简单,成本低,工作可靠,并且能够使前后轮轮毂电机在不同工况下在不同散热回路中进行散热,在提高散热效率的基础上降低能耗。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进而大大提高了轮毂电机的寿命及可靠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四轮轮毂电机驱动集成散热系统,包括第一前轮轮毂电机5、第二后轮轮毂电机6、第三后轮轮毂电机7和第四前轮轮毂电机8,且分别安装在电动车对应的车轮内部,所述第一前轮轮毂电机5、第二后轮轮毂电机6、第三后轮轮毂电机7和第四前轮轮毂电机8外分别设有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第三冷却水套和第四冷却水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9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重冷却的电机结构
- 下一篇:一种编码器盖及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