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流自转强化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9412.3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3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代黎;汪华林;刘毅;沈其松;韩媛媛;孙玉萧;黄朝晖;俞惠庆;白海洋;虞碧川;王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畅环保设备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项丹 |
地址: | 2016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 短程硝化反硝化 自转 废水 方法和装置 生化池 破解 尾水 固体悬浮物 煤化工废水 泥水混合液 降解 返回 | ||
1.一种旋流自转强化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旋流处理生化池中回流的循环泥水混合液;
(B)旋流破解煤化工废水处理尾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以及
(C)步骤(B)中经旋流破解处理的尾水返回至生化池循环降解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利用第一旋流释碳器对生化池中回流的循环泥水混合液进行旋流破散,使其Δ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增加值为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利用第二旋流释碳器破解尾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以补充碳源,使其Δ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增加值为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利用第二旋流释碳器破解尾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以提高生化效率,降低出水中固体悬浮物含量至70mg/L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将废水送入调节罐进行调节处理;
经调节处理的废水进入多级絮体沉降系统并调节pH值以对絮体沉降物、上清液进行预处理;
经预处理的絮体沉降物流入生化池进行调节处理后泵入第一旋流释碳器进行旋流处理,上清液流入膜产水池后再送入臭氧催化氧化罐进行臭氧催化氧化;
经臭氧催化氧化得到的难降解有机物送入爆气生物滤池进一步进行生化处理后泵入第二旋流释碳器进行旋流破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级絮体沉降系统的pH值调节为10-1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化池中引入碱液或乙酸钠对经预处理的絮体沉降物进行调节处理。
8.一种旋流自转强化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与生化池连接的第一旋流释碳器(4-1),用于进行步骤(A)旋流处理生化池中回流的循环泥水混合液;以及
与爆气生物滤池连接的第二旋流释碳器(4-2),用于进行步骤(B)旋流破解煤化工废水处理尾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其中,
第二旋流释碳器(4-2)中经旋流破解处理的尾水返回至生化池循环降解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调节罐(1),用于对废水进行调节处理;
与调节罐(1)连接的多级絮体沉降系统(2),用于对经调节处理的废水进行多级絮体沉降并调节pH值以对絮体沉降物、上清液进行预处理;
与多级絮体沉降系统(2)连接的生化池(3),用于对经预处理的絮体沉降物进行调节处理后泵入第一旋流释碳器(4-1)进行旋流处理;
与生化池(3)连接的膜产水池(5),用于处理经预处理的上清液;
与膜产水池(5)连接的臭氧催化氧化罐(6),用于对得自膜产水池(5)的上清液进行臭氧催化氧化;以及
与臭氧催化氧化罐(6)连接的爆气生物滤池(7),用于将经臭氧催化氧化得到的难降解有机物进一步进行生化处理后泵入第二旋流释碳器(4-2)进行旋流破解。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旋流释碳器芯管根据处理量采取并联方式布置;第一和第二旋流释碳器压降为0.03-0.08MPa;第一和第二旋流释碳器分流比为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畅环保设备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畅环保设备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941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