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素基水难溶或微溶性药物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3100.1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9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海;闫贵花;孙勇;唐兴;雷廷宙;林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62 | 分类号: | A61K9/62;A61K47/38;A61K47/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陈丹艳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素 基水难溶 微溶性 药物 缓释微球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素基水难溶或微溶性药物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将经高碘酸钠氧化后得到的双醛纤维素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老化得到纳米纤维素溶液,然后利用精氨酸或精氨酸盐还原胺化使二醛纤维素成为表面带正电荷的纤维素基空心纳米球,接着将其作为成核剂形成纤维素基矿化微球,最后利用溶剂蒸发法将溶于乙醇但难溶或微溶于水的药物包裹在微球中,制备得到药物缓释微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素基水难溶或微溶性药物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素基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可再生材料,具有较高的长径比和比表面积,高强度、高杨氏模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超精细结构等,直径在2~50nm之间,长度可达几个微米,且表面富含羟基,可广泛用在食品、生物、增强剂、工业净化等方面。然而,由于纤维素特殊的结构性质,导致其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为功能性材料的开发应用。通过对纤维素的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可以改善和提高其在基材中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并降低其不可逆聚集,从而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因此备受关注。而高碘酸钠氧化纤维素得到的二醛纤维素不仅保持了纤维素原有的结晶度和颗粒的完整性,同时产生了活泼的醛基基团,可作为反应中间体,进一步衍生化用于制备具有独特性能的纤维素基复合材料。
精氨酸是一种α-氨基酸,也是20种普遍的自然氨基酸之一,溶于水(15%,21℃),微溶于乙醇。天然品大量存在于鱼精蛋白中,是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存在十分广泛,且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单等优点。精氨酸及其盐类广泛应用于生化研究,也可用于氨基酸类药,是氨基酸输液及综合性氨基酸制剂的重要成分,可作营养增补剂,另外在组织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纤维素基水难溶或微溶性药物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采用纤维素氧化法-还原胺化法联用技术,使纤维素成为表面带正电荷的水溶性颗粒形式,并以此为成核剂形成矿化微球,将难溶颗粒通过溶剂蒸发法包裹在微球中,实现了难溶/微溶性药物的缓慢释放,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纤维素基水难溶或微溶性药物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将经高碘酸钠氧化后得到的双醛纤维素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老化得到纳米纤维素溶液,然后利用精氨酸或精氨酸盐还原胺化使二醛纤维素成为表面带正电荷的纤维素基空心纳米球,接着将其作为成核剂形成纤维素基矿化微球,最后利用溶剂蒸发法将溶于乙醇但难溶或微溶于水的药物包裹在微球中,制备得到药物缓释微球。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制备二醛纤维素或纳米颗粒包括如下步骤:
将纤维素、高碘酸钠在水体系中充分混合,避光搅拌,反应温度为25-75℃,反应时间为6~96h,后经去离子水洗涤、透析得到二醛纤维素;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将所述二醛纤维素与水混合,在60~120℃下搅拌30min~5h,离心、浓缩后得到二醛纤维素水溶液;将所述二醛纤维素水溶液静置密封于50-80℃下5~15天,得到纳米纤维素溶液。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纤维素和IO4-在水体系中混合的质量比为1.0:0.3~2.0。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还原胺化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二醛纤维素的纳米颗粒与精氨酸或精氨酸盐在去离子水中充分混合,在还原剂作用下使氨基与纤维素上的二醛进行接枝,50~80℃老化12~48h形成表面带正电荷的纤维素基空心纳米球。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颗粒、精氨酸、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0.4~0.6g(溶液中的固体含量):0.1~0.3g:90~110mL,所述还原剂包括硼氢化钠。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纤维素基矿化微球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31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