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中裸岩紊流急流条件下深基坑围堰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6521.1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1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林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韩景云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 围堰 急流 裸岩 紊流 深基坑 活性粉末 技术难题 水中 砼板 节约 岸边 钓鱼 深基坑开挖 施工安全 施工成本 施工工期 施工工效 施工栈桥 下钢管桩 钻孔平台 钢管桩 中平台 最大化 搭设 钢管 进场 生根 加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中裸岩紊流急流条件下深基坑围堰的施工方法,通过钢管与活性粉末砼板的连接解决了海中裸岩紊流急流条件下深基坑围堰设计的技术难题,满足了海中深基坑开挖施工,采用从岸边向水中钓鱼法栽桩施工的方法,进行围堰钢管桩的打设及活性粉末砼板的施工,减少了海中平台的搭设,解决了海中钻孔平台在裸岩紊流急流条件下钢管桩无法生根的技术难题,节约了施工成本,避免了海中施工栈桥的投入。围堰采用从岸边向水中钓鱼法栽桩施工,形成流水作业,一进场便可进行施工,省去了准备及加工时间,节约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工效,最大化的节约了成本,确保了施工安全高效为项目和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中裸岩紊流急流条件下深基坑围堰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各城市群岛间连岛工程逐渐增多,随之海上大跨径桥梁建设不断增加。在桥梁基础施工中,需要先修建出用于防止水进入建筑物修建位置的临时性围护结构,即围堰,从而达到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并最终修筑成建筑物的目的。
目前,常规的桥梁基础施工围水结构一般采用土围堰、土工袋围堰、石笼围堰、钢板桩围堰、锁扣管桩围堰等。
然而,由于大跨径悬索桥海中重力式锚碇结构尺寸较大,常规的桥梁基础围水结构及施工工艺无法满足此类条件下基坑围堰的需要,且海床基岩裸露无覆盖层、钢管桩无法生根,围堰范围内施工平台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中裸岩紊流急流条件下深基坑围堰的施工方法,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中裸岩紊流急流条件下深基坑围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平整施工场地,测量放样出围堰钢管桩的位置并标记;
S2.钻机成孔:在标记位置处埋设钢护筒,利用钻机冲击成孔;
S3.围堰钢管桩施工:吊车吊装钢管下放至孔内,然后下放钢筋笼并灌注水下砼,拆除钢护筒,形成围堰钢管桩;
S4.重复步骤S2和步骤S3,直至完成所有围堰钢管桩的施工,施工完成后呈内、外两圈的双层围挡结构,内圈围挡和外圈围挡均是由若干个围堰钢管桩均匀间隔组成;
S5.活性粉末砼板施工:所述内圈围挡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围堰钢管桩之间和所述外圈围挡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围堰钢管桩之间固定安装至少一片活性粉末砼板,最下层活性粉末砼板的板底置于海床面;
安装活性粉末砼板后,所述的内圈围挡和所述的外圈围挡分别呈两道密不透风的墙体状;
S6.围堰封底施工:向双层围挡结构与活性粉末砼板、海床面形成的空腔内灌注混凝土,完成海中深基坑围堰的施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S301.岸边围堰钢管桩施工:移动钻机至已平整的岸边场地,埋设第一钢护筒,利用钻机冲击成孔,吊装第一钢管下放至孔内并固定,再下放第一钢筋笼,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拆除第一钢护筒,完成岸边围堰钢管桩的施工;
S302.海中围堰钢管桩施工:在岸边围堰钢管桩的桩顶安装承重梁,吊装钻孔平台至所述承重梁上,并在钻孔平台的前端连接悬臂导向架,所述悬臂导向架悬空于海面上方;
移动钻机至钻孔平台,下放第二钢护筒垂直穿过悬臂导向架中心,固定第二钢护,利用钻机冲击成孔,吊装第二钢管下放至孔内,再下放第二钢筋笼,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拆除第二钢护筒,拆除悬臂导向架,完成海中围堰钢管桩的施工。
所述步骤S302中灌注水下混凝土后,第二钢管成为第二钢管桩,第二钢管桩的桩底置于中风化岩层顶面,下放的第二钢筋笼的顶面高于海床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65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