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快散热速度的LED照明灯具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6401.1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7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韦汉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华富圣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232 | 分类号: | F21K9/232;F21V29/77;F21V29/67;F21V29/506;F21V17/12;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学府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快 散热 速度 led 照明 灯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快散热速度的LED照明灯具及方法,包括灯体、散热外壳和灯罩,所述灯体的顶部连接有壳体,所述散热外壳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铜片,且多个铜片均匀分布在散热外壳的底部,所述散热外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中心轴件,且中心轴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板,且圆板的内部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中心轴件的输出端贯穿圆板并延伸至圆板的外表面,本发明涉及LED照明灯具技术领域。该加快散热速度的LED照明灯具及方法,利用散热铜片、中心轴件和散热风扇之间的配合可以加快LED灯体的散热效率,避免壳体内一直处于高热量状态,进而延长了灯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照明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快散热速度的LED照明灯具及方法。
背景技术
LED照明灯是利用第四代绿色光源LED做成的一种照明灯具。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高节能:节约能源无污染即为环保。直流驱动,超低功耗电光功率转换接近100%,相同照明效果比传统光源节能80%以上。寿命长:LED光源有人称它为长寿灯,意为永不熄灭的灯。固体冷光源,环氧树脂封装,灯体内也没有松动的部分,不存在灯丝发光易烧、热沉积、光衰等缺点,使用寿命可达6万到10万小时,比传统光源寿命长10倍以上。多变幻:LED光源可利用红、绿、篮三基色原理,在计算机技术控制下使三种颜色具有256级灰度并任意混合,形成不同光色的组合变化多端,实现丰富多彩的动态变化效果及各种图像。利环保:环保效益更佳,光谱中没有紫外线和红外线,既没有热量,也没有辐射,眩光小,而且废弃物可回收,没有污染不含汞元素,冷光源,可以安全触摸,属于典型的绿色照明光源。
LED照明灯是当代颇受欢迎的灯具,具有节能、效率高的特点,但是现有的灯具散热效率比较低,不能够快速的浆壳体内部的热量散发,进而使灯体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影响LED灯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快散热速度的LED照明灯具及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灯具散热效率比较低,不能够快速的浆壳体内部的热量散发,进而使灯体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影响LED灯使用寿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加快散热速度的LED照明灯具及方法,包括灯体、散热外壳和灯罩,所述灯体的顶部连接有壳体,所述散热外壳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铜片,且多个铜片均匀分布在散热外壳的底部,所述散热外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中心轴件,且中心轴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板,且圆板的内部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中心轴件的输出端贯穿圆板并延伸至圆板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筒,且滚筒设置有多个,所述滚筒的内表面与散热铜片的外表面滚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表面的顶部开设有圆环卡槽,所述灯罩外表面的底部与圆环卡槽的内表面卡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外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灯罩的内表面与螺纹套的外表面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灯罩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中心轴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的外表面与密封圈的内表面螺纹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加快散热速度LED照明灯具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散热外壳塞入在壳体的内表面,直到散热铜片完全塞入壳体的内表面,使散热铜片与多喝滚筒形成滚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华富圣照明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华富圣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64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