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尺度强化沸腾功能表面及复合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5282.8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8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吴赞;曹桢;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潜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5/02 | 分类号: | C25D15/02;F28F2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刘颖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尺度 强化 沸腾 功能 表面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尺度强化沸腾表面及其复合制备方法。首先通过电泳沉积法在金属或金属合金光滑表面镀纳米颗粒涂层。随之,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纳米颗粒涂层表面生成蜂窝状微结构。从而制备出一种多尺度复合结构表面。该复合结构表面综合了两种单一制备方法的优点,一方面可提供更多有效汽化核心,另一方面可显著提升表面补液能力。因此,该复合结构表面可强化沸腾换热性能,包括传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对于超润湿性流体,如FC‑72、HFE‑7200、NOVEC‑649等,强化效果亦明显。同时,该制备方法成熟、简单易行、低成本,为其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提供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强化换热和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电子器件冷却等领域的强化沸腾换热表面。
背景技术
沸腾换热广泛存在于多种工业设备及工业过程,如燃煤及太阳能电站,高功率电子设备冷却等。强化沸腾换热可提升设备效率,减小能耗,保障运行安全。就沸腾换热而言,换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是两大关键参数。换热系数决定了热传递效率,而临界热流密度决定了热传递安全极限。若热流密度超过临界值,设备温度将瞬间骤升,设备烧毁甚至爆炸。沸腾换热性能与表面特征,如粗糙度、润湿性、表面形貌等密切相关。通过机械、物理、化学等手段对沸腾表面进行改性以强化沸腾换热成为研究热点。
当前,常用的改性手段包括电火花线切割,激光,烧结,刻蚀,沉积等。改性表面强化沸腾换热原理可简单归结如下。改性表面往往提供更多的汽化核心,降低核化起始温度,从而强化沸腾换热系数。另外,某些改性表面可调控高热流条件下的气泡行为,延缓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的发生,强化临界热流密度。润湿性的改变通常可改变表面吸收液体的能力,即可增强沸腾表面补液能力,因而亦可强化临界热流密度。
然而,稳定性、成本及大规模制备可行性成为限制诸多表面改性手段的主因。电泳沉积法(Cao Z.,Wu Z.,Pham A.D.,Yang Y.,Abbood S.,Falkman P.,Ruzgas T.,AlbèrC.and Sundén B.,Int J Heat Mass Transfer,2019,133:548-560)和电化学沉积法(El-Genk M.S.and Ali,A.F.,Int J Multiphase Flow,2010,36(10):780-792)则无需大型设备,加工成本低且可进行大面积表面制备,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沸腾换热强化表面及其制备方法。该表面综合电泳沉积法及电化学沉积法两者的优点,有效地强化沸腾换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先通过电泳法初始修饰表面,再通过电化学法增强表面吸液能力。
(1)金属或金属合金表面处理:用不同目数的砂纸依次打磨表面。然后在丙酮和已醇中分别进行超声清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并吹干。
(2)表面初始修饰:目标表面作电极并配对另一电极。在配对电极中间放置乙醇,并将一定量纳米颗粒溶液(胶体)滴在两电极间,施加电场,在电场作用下将纳米颗粒沉积在目标光滑表面,产生纳米颗粒涂层。
(3)表面二次修饰:将带有纳米颗粒涂层的表面作为阴极,另一表面作为阳极,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施加电场将铜离子和氢离子还原在目标表面,同时氢气上升,产生蜂窝状多孔结构。
(4)增强结构强度及稳定性:步骤(3)可采取短时间大电流和长时间小电流交替多次进行。或采取退火增强机械强度的方法,将制备好的表面放在烧结炉或热板中,维持温度300-500℃一小时。
所述表面可为不同材质金属或金属合金表面,如铜,不锈钢等。
所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先按轨迹“8”打磨表面,使得表面平整。然后在两正交方向,分别单向打磨20-30次。切勿往复打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潜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潜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52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