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耳耳蒂多糖脱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9666.9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5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怡彬;吴俐;汤葆莎;陈君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蔡晓敏 |
地址: | 3500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蒂 银耳 多糖脱色 多糖液 脱色 粗多糖 聚酰胺纯化 大孔树脂 吸附 聚酰胺树脂层 二次纯化 真空冷冻 聚酰胺 柱层析 备用 浓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糖,具体涉及一种银耳耳蒂多糖脱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耳蒂粗多糖提取备用;S2耳蒂粗多糖纯化:将所得耳蒂粗多糖经聚酰胺树脂层析柱层析,得到聚酰胺纯化多糖液;S3二次纯化:将所得聚酰胺纯化多糖液加入HP‑20大孔树脂中吸附后,离心分离得耳蒂脱色多糖液;S4浓缩和干燥:将所得耳蒂脱色多糖液依次经减压浓缩和真空冷冻得到银耳耳蒂脱色多糖。本发明银耳耳蒂多糖脱色方法利用聚酰胺结合大孔树脂双重静置吸附方法,提高银耳耳蒂多糖脱色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糖,具体涉及一种银耳耳蒂多糖脱色方法。
背景技术
银耳耳蒂分布在银耳子实体耳片与培养基交接处,呈黄色,是银耳商品菇采收后的副产物,占银耳生物量的10%以上,目前未得到有效利用。银耳耳蒂富含多糖类物质,利用银耳耳蒂提取多糖可有效利用耳蒂资源,开发功能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然而银耳耳蒂呈黄色,在多糖提取过程中黄色素与多糖相结合,影响了多糖的纯度和色泽,制约产品应用。
多糖脱色的方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过氧化氢法脱色和大孔树脂吸附法等,目前针对银耳耳蒂多糖脱色方法尚未见报道。
在公开号为CN109400734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刺梨多糖的制备方法,其将脱蛋白后的刺梨多糖提取液,经过大孔树脂进行脱色。其中,提到大孔树脂为AB-8、大孔树脂D101或聚酰胺树脂。
本发明前期试验发现,浓度为0.2%以上的银耳耳蒂多糖在常温下,粘度大,给脱色带来了困难;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脱色耳蒂多糖,活性炭粉与银耳耳蒂多糖溶液结合在一起,无法完全分离,反而使多糖变成黑色;采用过氧化氢脱色耳蒂多糖,容易使多糖氧化分解,从而破坏多糖结构,且存在安全问题;单一大孔树脂吸附耳蒂多糖,多糖脱色率小于85%,且不同极性和孔径的大孔树脂脱色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现有技术中多糖脱色方法无法解决银耳耳蒂因其粘度过高等问题引起的其多糖不易脱色,且多糖脱色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速度快、不破坏多糖结构和易操作的的脱色方法,多糖脱色率大于95%,多糖保留率大于80%,所制备的银耳耳蒂脱色多糖产品呈白色,多糖含量为30~70%,葡萄糖醛酸含量为15~30%。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银耳耳蒂多糖脱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耳蒂粗多糖提取备用;
S2耳蒂粗多糖纯化:将所得耳蒂粗多糖经聚酰胺树脂层析柱层析,得到聚酰胺纯化多糖液;
S3二次纯化:将所得聚酰胺纯化多糖液加入HP-20大孔树脂振荡离心后得耳蒂脱色多糖液;
S4浓缩和干燥:将所得耳蒂脱色多糖液依次经减压浓缩和真空冷冻得到银耳耳蒂脱色多糖。
本方案将耳蒂粗多糖依次经过聚酰胺树脂层析柱和HP-20大孔树脂振荡吸附离心脱色后,有效解决耳蒂多糖粘度大不易脱色或脱色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方法优选的方案,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第一次水浸提:先将银耳耳蒂加水浸提得第一次滤液和滤渣;
S12第二次水浸提:将所得滤渣加入水并在超声波下浸提,得第二次滤液;
S13醇沉和冷冻干燥:将所得第一次滤液和第二次滤液混合后,加入乙醇沉淀后,冷冻干燥后得耳蒂粗多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96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