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和智能的电子马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6229.1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5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赖振龙;马芳武;代凯;赖新华;张雨;周煊;郭荣辉;冯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智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F13/04;E01F9/582;E04H1/12;E04D13/18;H02S20/23;G08G1/095;G08G1/017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路 信息显示单元 双目摄像头 斑马线 拦阻器 智能 节能 红外传感器 太阳能供电 电力消耗 供电单元 红外监测 交通规则 警示单元 控制系统 人力物力 语音播报 自动报警 闯红灯 红绿灯 智能化 地灯 棚顶 色盲 手机 交通事故 违反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和智能的电子马路系统,包括棚顶、人拦阻器、车拦阻器、地灯面板、红外传感器、双目摄像头、信息显示单元、供电单元、斑马线单元、手机警示单元和控制系统等;本发明提出的太阳能供电、LED照明和智能化的斑马线单元大大节省了电力消耗,采用红外监测、双目摄像头和语音播报的智能方法使马路运行的效率显著提高,还能够对马路交通事故和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自动报警;信息显示单元弥补了色盲色弱者难以识别红绿灯的缺点;本发明让马路变得安全、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减少闯红灯等行为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和智能的电子马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大,一些马路越来越繁忙,人流量、车流量越来越多,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这些繁忙的岔路口的管理变得困难,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交警等人员进行秩序引导,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管理人员的数量远远不够,在没有管理人员引导得路口就很容易发生事故,事实证明在岔路口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是相当高的。
智能交通发展得如火如荼,车联网技术也慢慢普及,通过采用现代化智能交通的方法,减少交通的拥堵状况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成为潮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色盲、色弱的人口高达5亿,中国就有6000多万,这些色盲色弱者对红绿灯分辨不了,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在过马路的时候走错了而发生事故。
由于教育不当或者道德素质等原因,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大量的人乱过马路,也有大量的车辆驾驶司机不遵守马路上的交通规则,出现闯红灯等现象。
有些小学或幼儿园的门口离大马路很近,人流量车流量很大,而小孩对于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甚至有很多小孩不懂关于马路的交通规则,这就很容易出现不规范过马路的行为而导致事故发生。
目前,有不少的关于智能马路的方法,但是其有很多缺点,效果不佳:
申请号为201020103243.5中的安全栅栏整体的体积大,升降的栅栏耗费的能量大;申请号为201610471849.6中使用激光光幕拦截行人,其激光很容易对小孩的眼睛造成伤害; 201720520888.0中的太阳能电池板组铺成平面,容易积水,其靠雨刮器刷走水容易导致太阳能电池板被刮坏,并且其使用电机控制栏杆来控制行人的通行不但速度慢也容易使栏杆打伤行人;申请号201810468585.8中靠不可见的红外线检测判断行人是否闯红灯和给予语音警示,不是强制其遵守交通规则,对习惯性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几乎没有约束力;英国人设计的 Starling Crossing电子马路,采用巨大的LED面板铺设在马路上,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和电量,当通过大卡车时很容易压坏面板,而且其设计的斑马线在有人时才突然出现,容易使司机来不及反应。此外,还有在路旁设置喷水桩,通过喷水来警示行人不要闯红灯的方法,该方法不但浪费大量的水,而且在天气冷时喷出的水雾会让行人很反感。
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安全、高效、经济、实用的交叉路口马路管理方法和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节能和智能的电子马路系统,为智能交通安全技术领域提供新思路,解决马路上秩序混乱问题,提高岔路口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做到“智能马路”、“节能马路”、“安全马路”、“高效马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节能和智能的电子马路系统,包括:棚顶、人拦阻器、车拦阻器、滑座、斑马线单元和中心控制器;
所述棚顶横跨于马路之上,通过梁柱支撑,棚顶下形成人行通道;
所述人拦阻器用于通放或禁止行人,由两根竖直的第一升降筒和第一阻拦绷带构成,所述第一阻拦绷带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升降筒,第一升降筒固定于人行通道两端的地面上,通过第一升降筒内的电机驱动可使第一阻拦绷带快速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智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智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62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