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比活力提高的木聚糖酶突变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4192.9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4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吴秀秀;宋嵘锡;黄亦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42 | 分类号: | C12N9/42;C12N15/56;C12N15/81;C12N1/19;A23K20/189;C12R1/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力 提高 聚糖 突变体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比活力提高的木聚糖酶突变体及其应用。所述突变体包含M78F、V143I、R148K、F163W、I177V、V206L中任意一个或多个突变位点。与野生型相比,所述突变体的比活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木聚糖酶的生产成本,促进木聚糖酶在饲料中的广泛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和蛋白质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比活力提高的木聚糖酶突变体。
背景技术
木聚糖(xylan)是一种杂合多聚五碳糖,主链由多个吡喃木糖基通过木糖苷键相连,侧链上连着多种不同大小的短的取代基。木聚糖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次生壁中,处于木质素及其它多聚糖之间,起着连接作用。木聚糖是植物半纤维素的重要组分,它占植物碳水化合物总量的三分之一,在自然界中是继纤维素之后含量第二丰富的再生物质资源。木聚糖在裸子植物中占干物质重量的7%-12%,在被子植物中占干物质重量的15%-30%。我国的畜禽饲料主要原料来源于植物,如玉米、小麦、大麦等,它们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木聚糖,如小麦种皮中阿拉伯木聚糖占其非淀粉多糖(NSPs)总量的66%,糊粉层中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分别占其NSPs总量的65%和31%,胚乳细胞中88%的NSPs是阿拉伯木聚糖,其中1/3是可溶的。在实际生产中,饲料原料中木聚糖不能有效降解,会显著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降低采食量,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粘性粪便的排泄,给卫生控制带来困难,畜禽发病率增加;同时,还能影响禽蛋色素的沉积,使肉禽胴体色质偏白,降低胴体等级。
木聚糖酶是指能够将木聚糖降解为低聚木糖和木糖这一类酶的总称,主要包括内切β-1,4木聚糖酶、木糖苷酶、阿拉伯糖苷酶等,其中内切β-1,4木聚糖酶在这一类酶中发挥主要作用。产生木聚糖酶的微生物有很多种:包括丝状真菌、细菌、放线菌等。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产生木聚糖酶的细菌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热纤维梭菌、荧光假单胞菌等;产生木聚糖酶的放线菌主要有浅青紫链霉菌、温紫罗兰链霉菌等;产木聚糖酶的丝状真菌主要有黑曲霉、构巢曲霉、海枣曲霉、里氏木霉、康氏木霉等。目前国内对木聚糖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丝状真菌。
木聚糖酶在工业上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饲料领域外,还可以应用于造纸、食品、纺织以及生物质能源领域。由于在不同工业中应用的环境不同,木聚糖酶也需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酶学性质。例如,饲料工业需要耐酸性的木聚糖酶,然而造纸工业则偏好适碱性的木聚糖酶。而且,除了酶学性质之外,比活力性也是限制木聚糖酶应用的一个关键指标。因木聚糖酶本身的比活力性愈高,其生产成本就愈低,酶的价格也就愈低,将更有利于促进其被广泛的应用。因此,筛选出高比活力性的木聚糖酶,也是目前本领域研究人员正在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木聚糖酶突变体,获得突变体蛋白,提高其比活力,从而有利于木聚糖酶在饲料领域的广泛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聚糖酶突变体,其包含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且与SEQ ID NO:1相比在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包含氨基酸的取代:78,143,148,163,177,206。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1相比具有至少91%,92%,93%,94%,95%,96%,97%,98%,或至少99%的同一性。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1相比具有至少99.1%,99.2%,99.3%,99.4%,99.5%,99.6%,99.7%,99.8%,或至少99.9%的同一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突变体包含下组中至少一个氨基酸的取代:M78F,V143I,R148K,F163W,I177V,V206L。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突变体包含的取代或取代的组合选自下述取代和取代的组合:
M78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41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冲击强度好的塑料模板结构
- 下一篇:自适应环保指令解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