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9903.3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4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50/26;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热系统 多能互补 节能环保 加热器 建立系统 能源效益 燃气采暖热水炉 太阳能热水装置 计算系统环境 性能评价指标 空气源热泵 环境效益 计算模型 计算系统 流量测试 实时测试 性能评价 运行模式 组合方式 按下 测试 | ||
1.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
(1)根据各加热器组合方式及运行模式,确定温度及流量测试点,形成测试方案;
(2)实时测试参数;
(3)计算系统能源效益,建立系统能源效益模型;
(4)计算系统环境效益,建立系统环境效益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计算系统能源效益,建立系统能源效益模型的步骤是:
a.计算系统热损失率;
b.计算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
c.计算常规能源替代量;
d.计算可再生能源保证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计算系统环境效益,建立系统环境效益模型的步骤是:
a.计算二氧化碳减排量;
b.计算二氧化硫减排量;
c.计算粉尘减排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系统热损失率的具体步骤是:
(a)依据太阳能循环工质比热容、太阳能循环工质的密度、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工质流量、集热器集热时间、太阳能输出工质温度和太阳能回流工质温度,计算太阳能热水装置供热量QS:
QS=cm×ρm×q1×t1×(T2-T1)
其中,QS--太阳能热水装置供热量,cm--太阳能循环工质比热容,ρm--太阳能循环工质的密度,q1--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工质流量,t1--集热器集热时间,T1--太阳能回流工质温度,T2--太阳能输出工质温度;
(b)依据水的比热容、水的密度、空气源热泵系统水流量、空气源热泵供热时间、空气源热泵回水温度和空气源热泵出水温度,计算空气源热泵供热量QH:
QH=c×ρ×q2×t2×(T4-T3)
其中,QH--空气源热泵供热量,c--水的比热容,ρ--水的密度,q2--空气源热泵系统水流量,t2--热泵供热时间,T3--空气源热泵回水温度,T4--空气源热泵出水温度;
(c)依据水的比热容、水的密度、流经燃气采暖热水炉的生活热水系统水流量、流经燃气采暖热水炉的采暖系统水流量、燃气采暖热水炉供热水时间、燃气采暖热水炉供暖时间、燃气采暖热水炉热水出口温度、燃气采暖热水炉热水入口温度、燃气采暖热水炉供暖出口温度和燃气采暖热水炉供暖入口温度,计算燃气采暖热水炉供热量QG:
QG=c×ρ×[q3×t3×(T6-T5)+q4×t4×(T8-T7)]
其中,QG--燃气采暖热水炉供热量,c--水的比热容,ρ--水的密度,q3--流经燃气采暖热水炉的生活热水系统水流量,q4--流经燃气采暖热水炉的采暖系统水流量,t3--燃气采暖热水炉供热水时间,t4--燃气采暖热水炉供暖时间,T6--燃气采暖热水炉热水出口温度,T5--燃气采暖热水炉热水入口温度,T8--燃气采暖热水炉供暖出口温度,T7--燃气采暖热水炉供暖入口温度;
(d)依据太阳能热水装置供热量、空气源热泵供热量和燃气采暖热水炉供热量,计算系统总供热量QT:
QT=QS+QH+QG
其中,QT--系统总供热量,QS--太阳能热水装置供热量,QH--空气源热泵供热量,QG--燃气采暖热水炉供热量;
(e)依据热水排放时间、供暖时间、生活热水系统水流量、采暖系统水流量、生活热水出水温度、自来水温度、采暖供水温度、采暖回水温度、蓄热水箱体积和蓄热水箱内储水在试验开始与结束时的平均温差,计算用户得热量QO:
QO=c×ρ×[q5×t5×(T10-T9)+q6×t6×(T12-T11)-V×ΔT]
其中,QO--用户得热量,c--水的比热容,ρ--水的密度,t5--热水排放时间,t6--供暖时间,q5--生活热水系统水流量,q6--采暖系统水流量,T10--生活热水出水温度,T9--自来水温度,T12--采暖供水温度,T11--采暖回水温度,V--蓄热水箱体积,ΔT--蓄热水箱内储水在试验开始与结束时的平均温差;
(f)依据系统总供热量和用户得热量,计算系统热损失率ηl:
其中,ηl--系统热损失率,QT--系统总供热量,QO--用户得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990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行业用电特性快速响应分析系统
- 下一篇:案件派工方法和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