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继电器黏连监测电路及监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10531.8 | 申请日: | 2019-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1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 发明(设计)人: | 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参考电阻 监测电路 监测 电压监测电路 中央处理器 电压输入端子 二极管 安全隐患 闭合电路 低压电源 电压转换 断电过程 分压电阻 高压电路 隔离电路 数字信号 串联 采集 发送 发现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继电器黏连监测电路及监测方法,以用于及时发现继电器黏连情况,减少安全隐患。本发明的继电器黏连监测电路包括电压监测电路以及由低压电源、二极管、分压电阻、参考电阻串联而成的闭合电路,所述电压监测电路的两个电压输入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参考电阻的两端;待监测的继电器连接于高压电路中,且所述继电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参考电阻的两端连接。上述的继电器黏连监测电路的监测方法如下:所述A/D转换电路将采集到的参考电阻两端的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隔离电路发送至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在继电器断电过程中根据所监测到的参考电阻两端的电压来判断继电器是否发生黏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乘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到继电器黏连监测电路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压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核心零部件,其安全性越来越重要,新能源汽车运行中高压电池包对外输出高压大电流,而继电器正是掌管着其能量输出的开关,如果一旦继电器出现问题,则直接影响车辆安全,严重者出现起火燃烧。
继电器经过长期使用,其触点会有烧损或不平的现象,起动时经常因黏连而分离不开,如发现不及时,可能导致继电器线圈报废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继电器黏连监测电路及监测方法,以用于及时发现继电器黏连情况,减少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继电器黏连监测电路包括电压监测电路以及由低压电源、二极管、分压电阻、参考电阻串联而成的闭合电路,所述电压监测电路的两个电压输入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参考电阻的两端;待监测的继电器连接于高压电路中,且所述继电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参考电阻的两端连接。
具体来说,所述电压监测电路是由中央处理器、隔离电路、A/D转换电路串联而成的,所述A/D转换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子即为所述的电压输入端子。
上述的继电器黏连监测电路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D转换电路将采集到的参考电阻两端的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隔离电路发送至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在继电器断电过程中根据所监测到的参考电阻两端的电压来判断继电器是否发生黏连。具体如下:将中央处理器与整车控制器连接;中央处理器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器所发出的继电器断开的控制信号后,若参考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零,则判断继电器已经发生黏连。
上述继电器黏连监测电路的监测原理如下:
当继电器断开时候:分压电阻、参考电阻组成了串联电路,低压电源的电流流经分压电阻、参考电阻,因此在参考电阻上能够监测到其两端电压为V=U*R2/(R1+R2),其中R1为分压电阻,R2为参考电阻,U为低压电源的输出电压,V为参考电阻两端电压,上述公式中忽略了二极管的压降。
当继电器闭合时候:参考电阻和继电器为并联关系,继电器导通而无阻抗,即继电器将参考电阻短路掉了,低压闭合电路中低压电源流出的电流只流经二极管、分压电阻和继电器,并没有流经参考电阻,此时参考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为0V。
而在继电器发生黏连时,表示继电器原本应该断开,但是实际仍保持导通状态,此时参考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为0V,因此通过监测参考电阻两端的电压值即可判断出继电器是否发生了黏连。
上述二极管用于反向隔断,避免出现倒灌现象。
在上述监测电路及监测方法中,都是以参考电阻两端的电压作为判断基础的,这样一旦闭合电路出现了故障(断路或者低压电源无电),就会出现判断失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述中央处理器还通过辅助隔离电路连接有辅助A/D转换电路,所述辅助A/D转换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分压电阻的两端。
中央处理器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器所发出的继电器断开的控制信号后,通过辅助隔离电路及辅助A/D转换电路来监测分压电阻两端的电压,若分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为零,且参考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零,则判断继电器已经发生黏连;若分压电阻、参考电阻两端的电压均为零,则判断所述闭合电路出现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05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