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日化品中微塑料颗粒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3876.0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8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韦乔;吴世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美信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10 | 分类号: | G01N15/10;G01N21/84;G01N1/28 |
代理公司: | 深圳茂达智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4 | 代理人: | 夏龙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颗粒 过滤 消解 样本 检测 溶液状态 日化品 透射窗 塑料 沉积 清洁度 红外显微镜 颗粒分析仪 微米过滤器 成分分析 数量统计 塑料样品 透明溶液 坐标刻度 沉积法 干燥箱 染色 窗片 放入 烘干 筛网 烧杯 装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化品中微塑料颗粒的检测方法,其步骤为:获取微塑料样本,将其分成若干等份;使用筛网进行过滤;消解,向烧杯中添加芬顿溶液进行消解,直至消解为透明溶液后再次进行过滤形成滤液;添加有色试剂使呈溶液状态下的微塑料样本中的微塑料样品染色;使用10微米过滤器对呈溶液状态下的微塑料样本进行过滤;再次过滤后放入干燥箱进行烘干;采用微塑料颗粒沉积法将其沉积到透射窗片上,并将沉积好的透射窗片装入带有坐标刻度的窗片盒中;使用OMESA清洁度颗粒分析仪对小于1毫米及大于10微米的微塑料颗粒进行大小、数量统计;使用红外显微镜对小于1毫米及大于10微米的微塑料颗粒进行成分分析。本发明检测更准确,检测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化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日化品中微塑料颗粒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微塑料指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或碎片,分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两大类。初生微塑料是指经过河流、污水处理厂等而排入海洋环境中的塑料颗粒工业产品,如化妆品等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或作为工业原料的塑料颗粒和树脂颗粒。次生微塑料是由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造成分裂和体积减小而成的塑料颗粒。微塑料对海洋造成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可释放出有毒有害物质、比一般塑料更容易吸附有毒有害物质。
目前,针对海洋、江河等水体中微塑料定性定量检测已有了成熟的发展,基本上都采用了直接挑选法、大样本法或浓缩样本法对检测样本取样,使用H2O2对水体中生物体/有机物进行去除预处理,进而采用目视、筛分、过滤等方法提取微塑料,而后使用红外显微镜对提取后的微塑料进行成分鉴定,日化品中微塑料检测也大同小异。如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 2751—2017海水中微塑料的测定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法》中就采用了采集水样后H2O2去水体生物体/有机物、过滤,使用红外显微镜反射法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显微镜目视的方法对微塑料进行定量分析。目前大体上均采用类似方法对水体中微塑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然而,此微塑料定性定量方法存在明显缺陷。首先,显微镜下无法一次性对滤膜上不同微塑料颗粒进行全部扫描,同时,微塑料多为白色或透明颗粒,与滤膜颜色相同,当微塑料在白色或透明滤膜中存在时具有很大隐藏性。所以,仅通过显微镜目视法无法将所以微塑料找出,此方法存在明显缺陷,同理使用目视法对微塑料定量也存在明显缺陷,造成实际测试结果误差较大。其次,红外显微镜虽然可以对10微米以上的颗粒进行定性,单实际测试中,人们根本无法将滤膜上10微米的塑料微粒移取至反射金片上,根据经验取样的极限颗粒通常为30~50微米,根据经验,大部分微塑料均小于此范围。即目前的微塑料检测方法具有微塑料颗粒定量误差大,微塑料颗粒定性检测极限偏大等明显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误差小、检测准确性高的日化品中微塑料颗粒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日化品中微塑料颗粒的检测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日化品中微塑料颗粒的检测方法,其步骤为:
(1)获取日化品产品样本;
(2)一次过滤,添加冲洗试剂将日化品产品样本冲洗过筛网,滤除日化品产品样本中大于第一设定大小值的微塑料颗粒;
(3)消解,添加消解试剂对经过筛网过滤后的日化品产品样本进行消解反应,直至消解为透明溶液后再次进行过滤,滤除消解反应产生的沉淀产物后得到滤液样本;
(4)染色,向滤液样本中添加有色试剂,使滤液样本中的微塑料颗粒染色;
(5)二次过滤,使用过滤器对滤液样本进行过滤,滤除滤液样本中小于第二设定大小值的微塑料颗粒;
(6)烘干,将经过二次过滤后的滤液样本进行烘干处理,得到固态样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美信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美信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3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