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症ICU病房患者用的眼睛闭合辅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1034.1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9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英;齐蕊;刘沛宇;胡昊芃;尚晓娜;孟庆斌;王军杰;唐颖;张兴;李晓丽;刘莎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F9/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轻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8 | 代理人: | 王占华 |
地址: | 05008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症 icu 病房 患者 眼睛 闭合 辅助 | ||
本发明涉及涉及ICU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症ICU病房患者用的眼睛闭合辅助器,包括眼睛闭合辅助器外框,所述眼睛闭合辅助器外框的两边侧固定连接有束缚带,所述可调节眼部闭合辅助框为矩形镂空结构,可调节眼部闭合辅助框的后侧边沿处固定粘接有硅胶护眼垫,可调节眼部闭合辅助框的镂空部分滑动连接有眼睛闭合辅助拨动机构。本发明可以帮助患者闭合眼睛,杜绝患者眼睛不能闭合而造成的加速患者眼部水分的蒸发、空气中灰尘、沙粒、飞虫进入眼睛的伤害,本发明的佩戴不会对人体皮肤造成的伤害,更加人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CU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症ICU病房患者用的眼睛闭合辅助器。
背景技术
ICU重症监护室里面的病人大多数处于脑死亡状态,大多数患者靠输液来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病人本身没有知觉,不懂得配合,因此也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带来很多不便。
在ICU重症监护室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患者自己不能闭合眼睛,眼睛不能闭合会加速患者眼部水分的蒸发;当空气中灰尘、沙粒、飞虫进入眼睛,患者没有意识不能去除,医护人员不是当事人也不清楚患者的切身感受,长时间积累异物会对眼睛造成更大伤害;且躺在床上的患者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一直保持眼睛睁开,也会对其他人造成困扰。
护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靠粘贴胶带辅助患者眼睛的闭合,但是粘贴胶需要将患者的上眼皮和下眼皮相互粘住,这样会使得胶带上面的胶体溢入患者眼中,还是会对患者眼部造成伤害;并且,上下粘贴使眼睛闭合的方式会伤害患者眼睫毛,长期粘贴需要撕扯下来的时候,对患者皮肤伤害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症ICU病房患者用的眼睛闭合辅助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ICU病房患者用的眼睛闭合辅助器,包括眼睛闭合辅助器外框,所述眼睛闭合辅助器外框的两边侧固定连接有束缚带,束缚带为TPE软胶材料,眼睛闭合辅助器外框的后侧固定粘接有硅胶护肤垫,眼睛闭合辅助器外框为四角均设为倒圆角、中部镂空有安装空间的矩形结构,眼睛闭合辅助器外框的内侧壁横向插接式安装有位移辅助横梁,位移辅助横梁设有上下两组,两组位移辅助横梁分别与眼睛闭合辅助器外框的上下边相互平行;
位于上面一组的位移辅助横梁分别被两组可调节眼部闭合辅助框分割成三段,且三段被分割开的位移辅助横梁的端部分别对应插接于可调节眼部闭合辅助框内,位于中部被分割开的位移辅助横梁的一段贯穿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于眼睛闭合辅助器外框的上下内壁,上下两组位移辅助横梁的结构相同;
所述可调节眼部闭合辅助框为矩形镂空结构,可调节眼部闭合辅助框的后侧(方位参照图4)边沿处固定粘接有硅胶护眼垫,可调节眼部闭合辅助框的镂空部分滑动连接有眼睛闭合辅助拨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眼部闭合辅助框的侧壁开设有与位移辅助横梁相互匹配的调节槽,调节槽的上下壁分别对称形成矩形凸起,该矩形凸起与位移辅助横梁上下端面开设的调节凸起相互匹配。
优选的,位于两侧的被分割开的位移辅助横梁一段上设有的调节凸起的长度为l,位于两侧的被分割开的位移辅助横梁一段的长度为L,其中4l=L。
优选的,位于中段的被分割开的位移辅助横梁上设有的调节凸起的长度为l,位于中段的被分割开的位移辅助横梁的长度为L,其中l=L-竖向支撑杆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调节槽的横向长度为a(参考图2),可调节眼部闭合辅助框的厚度为b,其中a=0.7b,防止位移辅助横梁阻挡医护人员观看患者眼部闭合情况。
优选的,所述束缚带为弹性橡胶结构,用于适配不同大小需求。
优选的,所述硅胶护肤垫与人脸眼周皮肤相互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1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