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热、高导热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4435.9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3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兴;刘意;申玉求;雷作敏;张卓;周勇;陈厚富;王丹;冯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7/04 | 分类号: | C08G77/04;C08G77/06;C08K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姜若天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铝粉体 绝缘材料 有机硅醇 高导热绝缘材料 高耐热 重量份 制备 聚四氟乙烯模具 润湿 铝基覆铜板 真空层压机 界面热阻 空间位阻 缩合反应 缩聚产物 缩聚反应 有机基体 高导热 高散热 固含量 均匀性 溶剂 乙醇 层压 挥发 浆料 羟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热、高导热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固含量为25%‑30%的有机硅醇溶液5‑20重量份与氧化铝粉体30重量份混合,发生缩合反应;(2)将浆料注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挥发除去水和乙醇等溶剂,同时使部分羟基发生缩聚反应;(3)利用真空层压机对缩聚产物进行层压,得到绝缘材料。本发明的有机硅醇溶液与氧化铝粉体混合时,因为极性相近与空间位阻小,有机硅醇可充分润湿氧化铝粉体,绝缘材料组成和性能的均匀性可明显提高,明显降低氧化铝粉体与有机基体之间的界面热阻,从而得到高导热的绝缘材料,有利于铝基覆铜板在高散热领域的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铝基覆铜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耐热、高导热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LED照明领域,基板的耐热性能与导热性能对照明光效、器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照明器件小、薄、轻的发展趋势,对基板散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高耐热、高导热的散热基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铝基覆铜板由铜箔、绝缘层和铝板组成。绝缘层主要采用玻纤布浸渍环氧树脂后烘烤而成,这种绝缘材料绝缘性能优良,易于加工,但导热系数较低(0.1-0.2W·m-1·K-1),不能满足高散热产品的需要。
专利CN105704911A(一种高导热铝基板线路的制备方法)报道以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为基础树脂,并以氧化铝、氮化铝、氮化硼为导热填料,搅拌混合后覆压在铝板上形成高导热的铝基板,其绝缘层的导热系数达2.2W·m-1·K-1,绝缘强度达到30-42kV·mm-1。但氮化铝、氮化硼成本较高,应用受到限制。
绝缘材料的性能对高功率LED非常重要。目前绝缘材料所用的树脂大都是环氧树脂,存在耐温性较差的缺陷,无法满足大功率产品的耐温要求。同时,环氧树脂与无机粉体的相容性差,导致两相界面热阻大,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此外,添加氮化铝、氮化硼将导致绝缘材料的生产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耐热、高导热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耐热、高导热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固含量为25%-30%的有机硅醇溶液5-20重量份与氧化铝粉体30重量份混合,然后通过加热,使浆料中的氧化铝粉体表面的-OH与硅醇中的-OH发生缩合反应,同时蒸发部分水和乙醇;
(2)将浆料注入聚四氟乙烯(PTFE)模具中,在60-100℃下加热8-12h以挥发除去水和乙醇等溶剂,同时使部分羟基发生缩聚反应;
(3)最后利用真空层压机对缩聚产物进行层压,得到高耐热、高导热的薄片型绝缘材料。
作为优选的,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氧化铝粉体为球形,粒径为0.5μm、2.5μm、5μm、10μm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的,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层压条件为:160℃、10MPa、5min。
作为优选的,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有机硅醇溶液由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制成。其无机基团含量较高,耐温性优异,且与铝板的附着力良好。
作为优选的,上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去离子水混合后,60℃下搅拌1.5h;有机硅烷发生水解,得到固含量为25%-30%的有机硅醇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44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