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工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1741.7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6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W.迪尔内格;H.法尔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C.E.泛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F5/02 | 分类号: | B25F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梁冰;陈浩然 |
地址: | 德国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工具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1),该手持式工具机具有驱动着马达轴(3)的驱动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被容纳在机器壳体(4)中,在所述机器壳体中构造有至少一个被灰尘防护元件(8)遮盖的空气入口(5),并且该手持式工具机具有用于连接工具(7)的工具接口(6)。所述灰尘防护元件(8)沿着插入方向(9)被插装到所述机器壳体(4)上并且被固定在所述机器壳体(4)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该手持式工具机具有驱动着马达轴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被容纳在机器壳体中,在所述机器壳体中构造有至少一个被灰尘防护元件遮盖的空气入口,并且该手持式工具机具有用于连接工具的工具接口。
背景技术
对于手持式电动工具、例如角磨机来说,存在着在材料加工时产生切屑的问题,所述切屑-如果其进入到手持式工具机的内部-就可能会损坏所述手持式工具机。特别是在金属加工时会出现这个问题,因为在此产生的颗粒和切屑是导电的,因此存在以下危险,即:如果它们进入手持式工具机的内部-就可能出现短路,由此在一定情况下会将手持式工具机本身置于电压之下,这对用户来说与电击风险有关。因此,经常使用灰尘防护元件,所述灰尘防护元件遮盖空气入口并且用所述灰尘防护元件应该防止污物侵入到手持式工具机的内部。
这样的手持式工具机例如由DE 10 2008 009 227 A1已知。对于这些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手持式工具机来说,灰尘防护元件从下方被卡夹到机器上,用所述灰尘防护元件来保护手持式工具机的内部,以防止污物的侵入、特别是防止金属切屑的侵入。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证实不利的是,当卡夹防尘部时,该防尘部必须部分地向上弯曲,以用于被夹入到机器壳体中。通过这种方式的固定也存在下述问题,即:防尘部没有可靠地被固定在机器上,因为防尘部尤其在出现振动时可能从手持式工具机上松开和滑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减少上述缺点并且提供以得到改进的方式将灰尘防护元件固定在手持式工具机上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对于开头所提到的类型的手持式工具机通过以下方式来得到解决,即:灰尘防护元件沿着插入方向被插装到机器壳体上并且被固定在机器壳体上。
通过将灰尘防护元件仅仅必须沿着插入方向插装到机器壳体上这种方式,提供一种特别简单的固定可行方案,该固定可行方案能够在没有灰尘防护元件的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将其固定在机器壳体上,这对灰尘防护元件的组装开销和寿命来说起到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插入方向能够基本上平行于或基本上垂直于马达轴来定向。“基本上平行”这种表述在此包括马达轴与插入方向之间的如下角度范围,所述角度范围优选在-35°到35°之间并且特别优选为0°。“基本上垂直”这种表述在此则包括马达轴与插入方向之间的如下角度范围,所述角度范围优选在55°到125°之间并且特别优选为90°。沿着插入方向的插入在此既能够从背离工具接口的一侧-即从后面-来进行或者也能够从面向工具接口的一侧-即从前面来进行。
在此也已经证实特别有利的是,机器壳体至少两件式地构成并且包括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其中灰尘防护元件通过第二壳体件被固定在第一壳体件上。由此实现这一点,即:被插装到第一壳体件上的灰尘防护元件最终通过第二壳体件来固定,由此特别是灰尘防护元件的轴向位置在手持式工具机的组装状态下得到固定并且尤其即使在出现振动时也不能从手持式工具机上松开。
也已经经受验证的是,灰尘防护元件在机器壳体的外侧面上至少部分地包围着机器壳体并且具有容纳区段,构造在机器壳体上的耦合区段与所述容纳区段相互作用。通过使用构造在灰尘防护元件上的容纳区段并且通过配属于机器壳体的对应的耦合区段,最后限定插入方向并且形成用于灰尘防护元件的导引件,所述导引件代表着一种特别简单的可行方案,以用于将灰尘防护元件插装到机器壳体上并且固定在其上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E.泛音有限公司,未经C.E.泛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17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