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热柔软耐冲击的复合绝缘材料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8691.7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5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好管家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79/08;C08L63/10;C08L69/00;C08L7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材料 复合绝缘材料 高导热 耐冲击 柔软 导热性 配方 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月桂醇聚氧乙烯醚 环氧树脂 丙烯酸月桂酯 柔韧性 电气元件 聚碳酸酯 氢氧化铝 桐马酸酐 外界影响 防老剂 酞亚胺 重量份 磷酸 树脂 撕裂 制备 咪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热柔软耐冲击的复合绝缘材料配方,涉及复合绝缘材料技术领域,高导热柔软耐冲击的复合绝缘材料重量份的成分组成:聚酞亚胺树脂3‑6份、环氧树脂E44 5‑10份、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2‑4份、聚碳酸酯4‑8份、丙烯酸月桂酯3‑6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2‑4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4‑8份、防老剂1‑2.15份、咪唑4‑8份、磷酸氢氧化铝4‑8份、桐马酸酐5‑10份。本发明提高了绝缘材料抗冲击强度及其柔韧性,从而防止绝缘材料受外界影响撕裂,提高了绝缘材料抗老性,从而提高了绝缘材料的使用年限、提高了绝缘材料导热性,从而防止绝缘材料因温度导致电气元件过高损坏,并能够提高绝缘材料的品质,且制备方法件简单、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绝缘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导热柔软耐冲击的复合绝缘材料配方。
背景技术
根据常用的绝缘材料按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无机绝缘材料、有机绝缘材料和混合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对直流电流有非常大的阻力,在直流电压作用下,除了有极微小的表面泄漏电流外,实际上几乎是不导电的,而对于交流电流则有电容电流通过,但也认为是不导电的。绝缘材料的电阻率越大,绝缘性能越好。电机、电器设备都是由导体材料、磁性材料、绝缘材料和结构材料构成的。绝缘材料是决定电器元件的关键材料。其中,绝缘材料的抗冲击强度、抗老性、导热性及其柔韧性都较为重要。
因此,发明一种高导热柔软耐冲击的复合绝缘材料配方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导热柔软耐冲击的复合绝缘材料配方,解决了现有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导热柔软耐冲击的复合绝缘材料配方,所述高导热柔软耐冲击的复合绝缘材料重量份的成分组成:聚酞亚胺树脂3-6份、环氧树脂E445-10份、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2-4份、聚碳酸酯4-8份、丙烯酸月桂酯3-6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2-4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4-8份、防老剂1-2.15份、咪唑4-8份、磷酸氢氧化铝4-8份、桐马酸酐5-10份。
可选的,所述聚酞亚胺树脂3份、环氧树脂E445份、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2份、聚碳酸酯4份、丙烯酸月桂酯3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2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4份、防老剂1份、咪唑4份、磷酸氢氧化铝4份、桐马酸酐5份。
可选的,所述聚酞亚胺树脂6份、环氧树脂E4410份、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4份、聚碳酸酯8份、丙烯酸月桂酯6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4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8份、防老剂2.15份、咪唑8份、磷酸氢氧化铝8份、桐马酸酐10份。
可选的,所述聚酞亚胺树脂5份、环氧树脂E448.4份、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3.5份、聚碳酸酯6.7份、丙烯酸月桂酯5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3.5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7份、防老剂1.78份、咪唑6.7份、磷酸氢氧化铝6.7份、桐马酸酐8.4份。
可选的,所述聚酞亚胺树脂、环氧树脂E44、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为材料的主要原材料;
所述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是由环氧树脂与丙烯酸反应而成的树脂。
可选的,所述聚碳酸酯是一种强韧的热塑性树脂;
所述防老剂,是以对氨基二苯胺、氢气和2-辛酮为原料,在Pt/C催化剂作用下于2.0-3.0MPa、160℃-180℃反应2-3小时。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导热柔软耐冲击的复合绝缘材料配方,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好管家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好管家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86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