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85190.3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5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武冬冬;袁威;吴志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28 | 分类号: | H01M50/528;H01M50/536;H01M50/586;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动力电池,属于电池生产技术领域。该制造方法通过先将正连接片与正极柱、负连接片和负极柱焊接,此时由于焊接过程发生在卷芯外,不会有焊渣掉落至卷芯内的风险;然后将正连接片与卷芯的正极耳、负连接片与卷芯的负极耳超声焊接,此时由于采用超声焊接,在焊接过程中不会产生焊渣,因此也不存在焊渣掉落至卷芯内的风险;最后将卷芯、正连接片和负连接片置于电池壳体内,正、负极柱分别穿过设置在外壳顶盖上的正、负极孔,并将外壳顶盖和电池壳体扣装以及进行边缘焊接,此时由于电池壳体和外壳顶盖能够防护卷芯,故焊渣也不会掉落至卷芯内。该制造方法能够避免焊渣进入卷芯内,降低了动力电池短路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可持续发展能源逐渐成为全球追逐的目标。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低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已经成为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的能量源。
当前动力电池提升其电芯能量密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方面是从化学材料体系上,通过提高活性物质能量密度实现,比如使用高镍三元和硅碳负极;第二个方面从电极配方上,尽量减少非活性物质的用量,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基础上减少铝箔、铜箔的使用以及降低机械件的重量;第三个方面是通过优化电池内部结构,提升电池体积利用率,例如采用取消折极耳的装配工艺。局限于材料领域的发展速度以及非活性物质用量的减少量有限,从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提升电芯能量密度均比较困难。而取消折极耳的装配工艺能够使弯折极耳的无效空间被利用起来,显著的提升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现有技术中多从第三个方面来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
动力电池在取消折极耳装配工艺后的常规生产方法是:首先是将卷芯与连接片连接,然后将连接片与设置在顶盖板上的正、负极柱通过激光焊接组装到一起。但是由于激光焊接过程产生的金属熔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飞溅焊渣,因此在将连接片和正负极柱激光焊接时,焊接过程中形成的金属焊渣会掉落至与连接片连接的卷芯内。动力电池活化后或后续使用过程中位于卷芯内部的金属焊渣会在卷芯内部发生移动,极易引发电池内部短路,具有很大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制造方法,在制造动力电池的过程中焊接产生的焊渣不会掉入卷芯内,能够降低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短路的风险,有利于提高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该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短路,使用安全性能较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具有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卷芯;
将正连接片的一端与正极柱焊接,将负连接片的一端与负极柱焊接;
将所述正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片上的正极耳超声焊接,将所述负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片上的负极耳超声焊接;
将所述卷芯、所述正连接片和所述负连接片置于电池壳体内;
将所述正极柱穿过设置在外壳顶盖上的正极孔,将所述负极柱穿过设置在所述外壳顶盖上的负极孔;
将所述外壳顶盖扣装在所述电池壳体上,并将所述外壳顶盖和所述电池壳体的边缘焊接。
作为优选,采用激光焊、超声焊或者电阻焊将所述正连接片和所述正极柱焊接;和/或
采用激光焊、超声焊或者电阻焊将所述负连接片和所述负极柱焊接。
作为优选,采用激光焊或者氩弧焊将所述外壳顶盖和所述电池壳体的边缘焊接。
作为优选,制造具有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卷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51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