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及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2606.6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9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志;窦永清;黄李;李肇光;周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11352 | 代理人: | 李佳铭;王芳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南大道97***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流 充电适配器 智能终端 输出 充电控制 充电系统 最大电流 充电 充电器 充电过程 充电阶段 功率损耗 高效率 检测 预设 发热 配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及充电系统,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充电适配器对智能终端的充电过程,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充电适配器是否支持恒流输出及恒流输出的最大电流值;当检测到所述充电适配器支持恒流输出时,在预设的充电阶段,控制所述充电适配器以恒流输出的最大电流值输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智能终端可以与支持恒流输出的充电器配合,实现高效率充电,减少充电时的功率损耗,降低发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日益趋于便携化、多功能化,因此也对它们的供电电池提出了轻便、高效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性能优异、无污染等特点逐渐取代传统的镍镉、镍氢电池、铅酸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便携式电子产品中。
相对于其他类型电池,锂离子电池在性能优异的同时也对充电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充电过程的控制和锂电池保护方面,具体表现为较大的充电电流、高精度的充电电压、分阶段的充电模式和完善的保护电路等。
目前主流的手机多采用锂电池,其充电方案有线性充电方案和开关充电方案,线性充电方案优点包括易用、尺寸小以及成本低,但是线性充电方案的效率低,一般在70-90%之间。开关充电方案效率略高,在90%左右,但是其缺点在于系统复杂、尺寸相对较大且成本较高。
参见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线性充电方案的原理图。充电适配器把交流市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低压直流电接到智能终端的充电电路,被充电的电池接在智能终端充电电路的输出上。
现有技术中线性充电方案的原理是:充电适配器提供恒定的输入电压VBAT,智能终端的充电电路的充电控制部分通过调整调整管Q的导通电阻大小来调节充电电流、电压,把充电电路输出电流IBAT和输出电压VBAT控制在设定范围。调整管Q可以使用MOSFET实现,也可以用BJT实现。
参见附图2,为现有线性充电方案充电过程中,输入电压VBAT、输出电流IBAT、输出电压VBAT、功率损耗POWER变化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现有技术线性充电方案的最大的缺点是效率低,特别是在由预充电阶段转换到恒流充电阶段时,智能终端充电电路输出电压VBAT和输入VBUS的压差较大,调整管上的功率损耗POWER=(VBUS-VBAT)×IBAT较大,造成发热,电路效率低。忽略控制电路的耗流,这个充电电路的效率=VBAT/VBUS。因为充电过程电池电压VBAT是缓慢上升的,在VBAT较低的时候发热大,效率更低。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调整管上功率损耗低,充电效率高的充电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及充电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管上功率损耗低,充电效率高的充电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及充电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充电适配器对智能终端的充电过程,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充电适配器是否支持恒流输出及恒流输出的最大电流值;
当检测到所述充电适配器支持恒流输出时,在预设的充电阶段,控制所述充电适配器以恒流输出的最大电流值输出。
优选地,所述充电适配器内设置有标识电阻;
所述智能终端检测所述标识电阻的阻值;
所述智能终端根据检测到的阻值确定所述充电适配器是否支持恒流输出以及恒流输出的最大电流值。
优选地,所述标识电阻连接于所述充电适配器的D+和D-之间。
优选地,所述充电适配器内设置有带有存储功能的功能芯片,所述功能芯片内记录所述充电适配器是否支持恒流输出以及恒流输出的最大电流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26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