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合金的金相腐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9961.8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2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星;孙伟;张炜星;田春英;胡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2 | 分类号: | G01N1/3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合金 腐蚀 电解抛光腐蚀仪 初步处理 电解腐蚀 磷酸混合酸溶液 腐蚀处理 抛光处理 生产实践 水稀释 粗磨 精磨 预设 硫酸 污染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合金的金相腐蚀方法,包括步骤:第一步、对于需要进行腐蚀处理的高温合金试样,依次进行粗磨、精磨和抛光处理,获得经过初步处理过的高温合金试样;第二步、将经过初步处理过的高温合金试样,放置于电解抛光腐蚀仪上的电解腐蚀槽中,并倒入经过水稀释后的硫酸和磷酸混合酸溶液;第三步、按照预设电解腐蚀参数,对电解抛光腐蚀仪进行设置后,开启电解抛光腐蚀仪,对其上电解腐蚀槽内放置的、经过初步处理过的高温合金试样进行腐蚀,最终获得被腐蚀的高温合金试样。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高温合金的金相腐蚀方法,其可以在保证对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腐蚀效果的同时,降低腐蚀工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利于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腐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温合金的金相腐蚀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高温合金,因其具有优良的耐腐蚀和磨损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生物医疗领域,然而,科研工作者在对其进行组织研究时,由于其优良耐蚀性,很难将其侵蚀清晰并进行组织观察,一般采用电解腐蚀方法对其进行腐蚀。
然而,在电解腐蚀过程中,仍要采用化学试剂配置大量酸性或碱性电解液,这些电解液的浓度较高,势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例如,其中现有方法,采用硫酸(如质量浓度98%的硫酸原液)和磷酸(如质量浓度55%的磷酸原液)混合酸试剂对合金进行腐蚀,一般要按1:1.2甚至更高比例进行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高温合金是指以铁、镍、钴为基,能在600℃以上的高温及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一类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良好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等综合性能。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研发出一种技术,其可以在保证对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腐蚀效果的同时,降低腐蚀工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合金的金相腐蚀方法,其可以在保证对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腐蚀效果的同时,降低腐蚀工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利于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合金的金相腐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于需要进行腐蚀处理的高温合金试样,依次进行粗磨、精磨和抛光处理,获得经过初步处理过的高温合金试样;
第二步、将经过初步处理过的高温合金试样,放置于电解抛光腐蚀仪上的电解腐蚀槽中,并倒入经过水稀释后的硫酸和磷酸混合酸溶液;
第三步、按照预设电解腐蚀参数,对电解抛光腐蚀仪进行设置后,开启电解抛光腐蚀仪,对其上电解腐蚀槽内放置的、经过初步处理过的高温合金试样进行腐蚀,最终获得被腐蚀的高温合金试样。
其中,在第二步中,当硫酸和磷酸混合酸溶液被水稀释的倍数越高,则获得的经过水稀释后的硫酸和磷酸混合酸溶液的浓度越低;
对应地,在第三步中,预设电解腐蚀参数包括腐蚀电压和腐蚀时间,对应设置的腐蚀电压越大、腐蚀时间越短;
反之,当硫酸和磷酸混合酸溶液被水稀释的倍数越低,则获得的经过水稀释后的硫酸和磷酸混合酸溶液的浓度越高;
对应地,在第三步中,预设电解腐蚀参数包括腐蚀电压和腐蚀时间,对应设置的腐蚀电压越低、腐蚀时间越长。
其中,在第二步中,在经过水稀释后的硫酸和磷酸混合酸溶液中,硫酸和磷酸的质量比为1:1.2,并且水为蒸馏水,蒸馏水的质量等于硫酸和磷酸质量之和的5~20倍。其中,在第三步中,预设电解腐蚀参数具体为:电解抛光腐蚀仪的腐蚀电压为1~5V,腐蚀时间1~15min。
其中,在第二步中,当在经过水稀释后的硫酸和磷酸混合酸溶液中,硫酸和磷酸的质量比为1:1.2,并且水为蒸馏水,蒸馏水的质量等于硫酸和磷酸质量之和的20倍时,对应地,电解抛光腐蚀仪的腐蚀电压为3V,腐蚀时间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9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