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性圈柔性支撑调整结构及调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9204.0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2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守川;林伟;上官敬益;李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圈 上平台 下平台 调整结构 柔性支撑 滑动结构 轮组结构 支撑物体 组件固定 底面 申请 配合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弹性圈柔性支撑调整结构和调整方法,其结构包括上平台、下平台、弹性圈组件,弹性圈组件固定在上平台、下平台之间,待支撑物体放置在上平台表面,下平台底面可与滑动结构或轮组结构配合。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飞机部件装配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弹性圈柔性支撑调整结构及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飞机中型部件装配时(如发动机、起落架等结构装配),常用吊装、托装两种方法进行安装,吊装分为桁吊、架内吊车等方式,而托装主要采用精密定位托装、柔顺托装,其中柔顺托装主要采用机械升降、平面气悬浮/机械自由滑移等方式进行定位安装。但是,目前托装方式在Z向主要还是采用机械式结构,大部分平面气悬浮/机械自由滑移由于没有阻力,整体结构安装时自由性比较大,同时由于飞机构件装配精度较高,稍微控制不好或有差错,就可能产生碰撞以致对产品造成损伤。而飞机部件装配时,需要较小力驱动的高分辨率的大范围高精度调整机构,采用全伺服闭环反馈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但是该种方式过于复杂且成本高昂,操作准备时间较长,容易因为人为因素造成产品损伤,所以大部分很难实施应用。
目前对有一定控制力的气动辅助动力力平衡结构承载较小,其它弹性结构由于稳定性原因,特别是Z向结构的柔顺调整较难,目前国内主要调整结构基本上都很难满足目前飞机部件高精度柔顺装配要求,迫切需要研制相应的具有力平衡功能的且有较大调整范围的六自由度柔顺装配结构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圈柔性支撑调整结构及调整方法,该结构及方法可以适用于结构件特别是飞机中型结构部件的精密柔顺托装。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弹性圈柔性支撑调整结构,其结构包括上平台、下平台、弹性圈组件,弹性圈组件固定在上平台、下平台之间,待支撑物体放置在上平台表面,下平台底面可与滑动结构或轮组结构配合。弹性圈组件在上、下平台之间沿对角线方向交叉均匀分布。弹性圈组件由弹性圈和连接座组成,一对连接座分别固定在上、下平台内表面上,弹性圈固定在连接座上。弹性圈为弹簧钢缆结构。连接座包括固定座和夹持块,固定座及夹持块通过螺栓连接将弹性圈压紧固定在深半圆压紧槽和压紧槽中,弹性圈与固定座、夹持块伸出位置在夹持稳固后局部焊接。固定座为T型座结构,固定座耳片设置弹性圈深半圆压紧槽。夹持块设置与深半圆压紧槽对应的压紧槽。
一种弹性圈柔性支撑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上平台带动支撑物体稳定进入平面力平衡状态;
2下平台带动支撑物体移至装配位置;
3通过下平台本身结构将支撑物体距离装配位置10mm左右;
4对上平台施加外载力,使得弹性圈组件的弹性圈的各向变形带动上平台及支撑物体进行空间姿态调整,调整过程中观察支撑物体的位置;
5根据装配位置固定支撑物体,拆除上平台与支撑物体间的连接结构;
6下平台移出装配位置,上平台依据弹性圈组件自适应调整干涉位置,直到完全退出。
本申请的优点在于利用了弹性钢缆的弹性结构进行各向组合的原理,实现了装配对象部件的小范围柔性姿态调整,对飞机起落架、发动机托装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和适用性。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弹性圈柔性支撑调整结构结构图
图2弹性圈组件结构图
图3固定座结构图
图4夹持块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92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结构柱夹具
- 下一篇:多组齿轮快速定位夹具流水线式机器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