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降解十溴联苯醚的微杆菌及其驯化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473499.0 申请日: 2019-05-31
公开(公告)号: CN110511881B 公开(公告)日: 2022-04-22
发明(设计)人: 尹华;余元元;刘影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N1/36;C02F3/34;B09C1/10;C12R1/01;C02F101/36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何淑珍;冯振宁
地址: 51064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能够 降解 联苯 杆菌 及其 驯化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降解十溴联苯醚的微杆菌及其驯化方法与应用。所述能够降解十溴联苯醚的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于2019年4月1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为GDMCC No:60634。该驯化方法是一种采用梯度增加污染物的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十溴联苯醚,十溴联苯醚浓度梯度为10 mg/L到100 mg/L,采用梯度增加污染物浓度的驯化方法进行驯化。本发明提供的微杆菌,对环境适应性强,对十溴联苯醚降解效果较好;使用此微杆菌降解污染物成本较低。本发明提供的微杆菌,对十溴联苯醚的降解率最高可达57.6%,实际应用价值高,可为解决十溴联苯醚污染治理问题提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降解十溴联苯醚的微杆菌及其驯化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十溴联苯醚(BDE-209)是一种常见的溴代阻燃剂,因其具有价格低廉、阻燃高效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纺织、家具、电子和室内装潢等。目前由于长期大量的使用,导致大量的十溴联苯醚直接或间接进入到空气、灰尘、水、沉积物、土壤、生物体等环境介质,甚至人体中均检测出了十溴联苯醚。有证据显示环境中的十溴联苯醚可以通过呼吸、饮食、意外摄入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它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肝脏毒性和生殖毒性,导致新生哺乳动物神经的损害,尤其对怀孕妇女、胎儿和婴幼儿的健康影响更深。因此,无论从生态系统的健康,还是从人类的安全角度考虑,开展十溴联苯醚的降解和消除技术等研究,都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目前,十溴联苯醚的去除主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予以去除,其中物理化学方法因其较高的运行成本、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诸多问题,不能成为污染治理的首选技术。微生物法降解/转有机污染物具有环境友好性和低成本性,因而成为水体有机污染修复的最安全、经济、有效途径。从专利申请情况来看,目前专利包括,申请号为CN2201510264759.5,名称为赤杆菌及其在降解十溴联苯醚中的应用,申请公布号为CN104845911A,申请号为CN201010019235.7,名称为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降解十溴联苯醚中的应用,申请公布号为CN101921716A,申请号为CN201010019236.1,名称为一种醋酸钙不动杆菌及其在降解十溴联苯醚中的应用,申请公布号为CN101899404A以及申请号为CN201010019264.2,名称为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DB-1菌及其在降解十溴联苯醚中的应用,申请公布号为CN101864374A。十溴联苯醚微生物降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效率不高,且十溴联苯醚的微生物降解由于缺乏有效降解菌种而受到限制,因此十溴联苯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应用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解十溴联苯醚的微杆菌及其驯化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微杆菌降解十溴联苯醚的方法,是通过微杆菌对十溴联苯醚的快速高效降解,能够为其污染治理和生物修复提供技术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够降解十溴联苯醚的微杆菌,命名为microbacterium sp,于2019年4月1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634。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驯化所述能够降解十溴联苯醚的微杆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十溴联苯醚污染土壤接种到无机盐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得到富集培养的菌液;

(2)将步骤(1)所述富集培养的菌液接种于初始十溴联苯醚降解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得到一次培养菌液;

(3)将步骤(2)所述一次培养菌液接种至二次十溴联苯醚降解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得到二次培养菌液,以此类推,重复此步骤,得到n次培养菌液,n为正整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34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