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2697.7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6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林;温军;梁耀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元一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9/00 | 分类号: | H04Q9/00;H04L29/08;G08C17/02;H04L1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高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9 | 代理人: | 杨瑞 |
地址: | 528414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联网 读取模块 用电单位 身份信息 物联网系统 用电量数据 标记模块 连接模块 电表 用电量信息 读取 计费规则 计费数据 电箱 存储 捆绑 发送 核算 传输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物联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基于NB‑IoT物联网读取模块,用于设置在各个用电单位的电箱中,读取电表上显示的用电量信息;身份信息标记模块,与基于NB‑IoT物联网读取模块连接,将每个基于NB‑IoT物联网读取模块与对应的用电单位的身份信息以及邮箱进行捆绑;NB‑IoT物联网连接模块,与基于NB‑IoT物联网读取模块和身份信息标记模块连接,用于将各个基于NB‑IoT物联网读取模块进行连接,将各个基于NB‑IoT物联网读取模块传输过来的用电单位的身份信息、邮箱和用电量数据发送;IoT物联网电表核算模块,NB‑IoT物联网连接模块连接,根据存储的计费规则对各个用电单位的用电量数据进行计费计算得到用电单位的计费数据;该物联网系统可以降低收费收取时投入的人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联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而由于每个人周围的设备可以达到一千至五千个,所以物联网可能要包含500兆至一千兆个物体。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出它们的具体位置。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索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类似自动化操控系统,同时透过收集这些小事的数据,最后可以聚集成大数据,包含重新设计道路以减少车祸、都市更新、灾害预测与犯罪防治、流行病控制等等社会的重大改变,实现物和物相联。
目前电费的收取往往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尤其是城中村或大型的社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收费收取时投入的人力的物联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联网系统,包括
基于NB-IoT物联网读取模块,用于设置在各个用电单位的电箱中,读取电表上显示的用电量信息;
身份信息标记模块,与基于NB-IoT物联网读取模块连接,将每个基于NB-IoT物联网读取模块与对应的用电单位的身份信息以及邮箱进行捆绑;
NB-IoT物联网连接模块,与基于NB-IoT物联网读取模块和身份信息标记模块连接,用于将各个基于NB-IoT物联网读取模块进行连接,将各个基于NB-IoT物联网读取模块传输过来的用电单位的身份信息、邮箱和用电量数据发送;
IoT物联网电表核算模块,NB-IoT物联网连接模块连接,根据存储的计费规则对各个用电单位的用电量数据进行计费计算得到用电单位的计费数据;
邮箱发送模块,与IoT物联网电表核算模块连接,用于将计算得到用电单位的计费数据发送到与其对应的邮箱。
作为优选,还包含有数据发送模块:与IoT物联网电表核算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互联网将用电单位的身份信息、用电量数据、计费数据和邮箱传输给物联网行业应用。
作为优选,还包含有关系数据库模块,与IoT物联网电表核算模块连接,将用电单位的身份信息、用电量数据、计费数据和计费规则关联存储在计费数据表中。
作为优选,还包含有查询模块,与关系数据库模块连接,用于供用电单位查询用电量数据和计费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联网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读取电表上显示的用电量信息;
2)将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单位的身份信息以及邮箱进行捆绑;
3)将读取模到的用电单位的身份信息、邮箱和用电量数据发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元一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元一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26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