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径流实验车及土壤水出流观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9269.9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4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孙永康;杨建英;赵廷宁;史常青;辛诚澍;钱云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苗青盛;周琦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侵蚀槽 径流实验 转动轴 升降控制机构 支撑框架 流观测 土壤水 模拟实验设备 角度固定 人工模拟 升降调节 实验设备 使用效率 疏水结构 转动支点 降雨 转动 水土流失 驱动 | ||
本发明涉及水土流失模拟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径流实验车以及土壤水出流观测系统。本发明所述的径流实验车包括设有疏水结构的侵蚀槽和支撑框架,侵蚀槽的底部设有转动轴,支撑框架通过转动轴与侵蚀槽连接,转动轴的至少一侧设有升降控制机构,升降控制机构连接在支撑框架与侵蚀槽之间。该径流实验车利用转动轴作为侵蚀槽的转动支点,并利用升降控制机构的升降调节,以精确的驱动侵蚀槽围绕转动轴转动,从而根据实验需要将侵蚀槽随时调整至所需的倾斜角度,以解决现有的降雨实验设备中,因侵蚀槽的角度固定,无法在人工模拟实验中根据实验需要随时调整侵蚀槽角度的缺陷,提高径流实验车的灵活性和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土流失模拟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径流实验车以及土壤水出流观测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幅员辽阔的山地国家,自然条件复杂且森林覆盖率较低使得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0.7%,。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由于工程产生的各类地表破坏逐渐增多,各类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使得水土流失量急剧增加。近年来我国的生态意识和科研水平逐渐提高以及相关政策出台完善,对于工程施工影响以及自然条件下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与治理成为了重点和热点。研究水土流失主要从地表径流、壤中流、径流含沙量、土壤入渗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查研究,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原位监测法和人工模拟法这两种。
原位监测法虽然较为直观反映了观测地各项数据指标,但是野外条件复杂且条件控制难度较高,人工模拟法被广泛采用在各类人工降雨模拟土壤侵蚀实验中,但是目前大型实验车建造成本较高且需要面积较大的人工降雨大厅,实验投入高且准备过程复杂。目前实验室多采用自我制作的小型降雨弃渣车,但多为设置好几个特定的角度,且一旦放入实验材料角度难以自由调整。径流车往往使用效率较低,在实验闲置期间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且不易于保养维护和运输。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径流实验车以及土壤水出流观测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降雨实验设备中,因侵蚀槽的角度固定,无法在人工模拟实验中根据实验需要随时调整侵蚀槽角度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径流实验车,包括支撑框架和设有疏水结构的侵蚀槽,所述侵蚀槽的底部设有转动轴,所述支撑框架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侵蚀槽连接,所述转动轴的至少一侧设有升降控制机构,所述升降控制机构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侵蚀槽之间。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控制机构包括升降支杆,所述转动轴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升降支杆,所述升降支杆的两端分别可枢转的连接在侵蚀槽和支撑框架上。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
支撑底架,由多个平置于地面上的所述支撑底杆组装而成;
至少两组支撑立架,每组所述支撑立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支撑底架上,一组所述支撑立架与所述转动轴可转动的连接,其余的所述支撑立架分别与各个所述升降支杆铰接;
连接杆,其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支撑立架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立架包括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的底部与所述支撑底架连接,顶部与所述转动轴或升降支杆连接。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的两侧各设有所述升降支杆,每个所述升降支杆的顶端分别可枢转的连接在所述侵蚀槽的底部,每个所述升降支杆的底端分别可枢转的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上。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控制机构包括定位板,所述侵蚀槽底部分别设有铰接端和调节端,所述侵蚀槽的铰接端通过转动轴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任一所述侵蚀槽的调节端分别通过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定位板用于确定所述侵蚀槽的调节端相对于铰接端的升降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92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