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保护膜及管道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8254.0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9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章成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明添感应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85 | 分类号: | B32B15/085;B32B15/09;B32B15/20;B32B27/06;B32B27/08;B32B27/32;B32B27/36;C08L23/06;C08L23/12;C08L23/08;C08J5/18;B29C71/04;F16L58/10;F16L59/0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李改平 |
地址: | 325802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保护膜 保护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作为管道保护相关技术领域的一种管道保护膜及管道保护结构,包括第一聚烯烃膜、聚酯膜、铝箔和第二聚烯烃膜;第一聚烯烃膜、聚酯膜、铝箔和第二聚烯烃膜依次通过聚氨酯胶复合;第一聚烯烃膜和第二聚烯烃膜均经过双面电晕处理。使用时,仅需在须要保护的管道外壁喷涂聚氨酯泡沫后,然后通过本发明的管道保护膜,将外层的柔性塑料粘合在一起,就能有效保护管道,显著延长管道在自然条件下,甚至极端环境中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保护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保护膜及管道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输送气体或液体的管道,尤其是输送天然气或石油的管道,以及光缆等,一般深埋地下、水下,或者处于旷野,甚至处于极端环境中,容易遭受酸碱性水体或土壤、大气、日光等环境环境因素,以及外力的影响,管线一旦被风化、老化或腐蚀穿孔,造成油气泄露或信号传输中断,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管线外壁的保护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管道外壁喷涂聚氨酯泡沫,然后在聚氨酯泡沫外围用保护膜缠绕覆盖,常用的保护膜有镀铝塑料膜、铝箔、PP、PE或PVC膜等;或者在聚氨酯泡沫外围采用PE板缠压。这些保护方式存在的缺陷是聚氨酯泡沫外围缠绕的保护膜或者缠压的PE板之间的粘合存在间隙,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或者土壤或水体的腐蚀,保护膜或者PE板等外围结构会从这些间隙开始发生老化,造成管道外壁保护效果的降低,甚至失去保护,导致管道使用寿命缩短。
在现有技术背景下,管线在使用5~10年后,往往要进行维护或大的维修,甚至需要淘汰更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道保护结构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道保护膜,既可以粘合PE,又可以粘合聚氨酯发泡材料,形成一种密闭的管道保护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管道保护膜,包括第一聚烯烃膜、聚酯膜、铝箔和第二聚烯烃膜;所述第一聚烯烃膜、所述聚酯膜、所述铝箔和所述第二聚烯烃膜按照所列顺序依次复合;所述第一聚烯烃膜、所述聚酯膜、所述铝箔和第二聚烯烃膜相互之间通过聚氨酯胶复合;所述第一聚烯烃膜和所述第二聚烯烃膜均经过双面电晕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聚烯烃膜和所述第二聚烯烃膜均包含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40~75份HDPE、25~50份LDPE、3~10份PP和10~30份EVA。
优选的,所述第一聚烯烃膜和所述第二聚烯烃膜均包含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55份HDPE、40份LDPE、6份PP和18份EVA。
优选的,所述HDPE的软化点为125~l35℃;所述LDPE的软化点为121~130℃。
进一步的,所述HDPE、LDPE、PP和EVA经过塑料颗粒搅拌机在30~50℃的条件下搅拌30~60分钟后通过共挤吹膜机或者压延机制膜成型。
进一步的,为确保本发明所述的管道保护膜能够紧密粘合PE和聚氨酯发泡材料,所述双面电晕处理的电晕值均在42~55达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聚烯烃膜的双面电晕处理可以在所述第一聚烯烃膜制膜成型时单独完成,也可以在所述第一聚烯烃膜制膜成型后与所述聚酯膜复合时完成,这里所述的聚酯膜包括作为单层状态的聚酯膜,也包括另一面已经与第二聚烯烃膜和铝箔复合完成状态下的聚酯膜;相应的,所述第二聚烯烃膜的双面电晕处理可以在所述第二聚烯烃膜制膜成型时单独完成,也可以在所述第二聚烯烃膜制膜成型后与所述铝箔复合时完成,这里所述的铝箔包括作为单层状态的铝箔,也包括另一面已经与第一聚烯烃膜和聚酯膜复合完成状态下的铝箔。
进一步的,第一聚烯烃膜、聚酯膜、铝箔和第二聚烯烃膜依次复合指的是一层一层地向前一步复合形成的成品上进行复合,也就是四层膜的复合需分三次进行,具体过程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明添感应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明添感应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82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