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槽型舱壁的加工下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6210.4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5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陈巧云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模本体 滚柱 长度方向一致 弧形槽 舱壁 种槽 槽型舱壁 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 棱角处 原有的 棱角 返工 划痕 减小 下模 打磨 钢板 加工 修补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槽型舱壁的加工下模,包括具有V形开口的下模本体,所述V形开口的端部均具有与所述下模本体长度方向一致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设置滚柱,所述滚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模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本发明在和槽型舱壁钢板接触的下模本体V形开口的棱角处,采用滚柱代替原有棱角的方式,将原有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达到减小摩擦力和划痕的目的,节约返工工时,从根本上消除了二次修补打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槽型舱壁的加工下模。
背景技术
在船体建造过程中,有些散货船或油船因设计和船型需要,货舱的分舱横壁设计成槽型,船厂一般采用油压机分块压制槽型舱壁,然后再拼接成整体。而在对舱壁压制加工的过程中,舱壁的机械损伤较大,对外观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损伤为自动焊缝的表面损伤和钢板表面的划擦引起的损伤,往往需要二次修补、打磨,单个零件大约需要消耗1.5个工时,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机械摩擦,消除二次修补打磨,节省工时的槽型舱壁的加工下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槽型舱壁的加工下模,包括具有V形开口的下模本体,所述V形开口的端部均具有与所述下模本体长度方向一致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设置滚柱,所述滚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模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本发明在和槽型舱壁钢板接触的下模本体的V型开口的棱角处,采用滚柱代替原有棱角的方式,将原有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达到减小摩擦力和划痕的目的,节约返工工时,从根本上消除了二次修补打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滚柱与所述弧形槽之间可拆卸连接。滚柱弧形槽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滚柱更换方便,既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直径的滚柱达到改变V形槽口宽度的目的,又可以在滚柱磨损严重时及时进行更换。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滚柱的两端具有切削斜面。滚柱端部进行削斜处理,能够消除滚柱端部在局部或者点受力时,对槽型舱壁钢板表面的损伤。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滚柱与所述弧形槽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涂有润滑油脂。油脂可以润滑滚柱与弧形槽,使滚柱在弧形槽内转动更顺畅。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滚柱至少有两条,且每条滚柱之间具有间隙。设置多条滚柱,进一步提高下模具上的滚柱对舱壁钢板的压制面积,同时还可以采用不同直径的滚柱灵活组合,以满足不同开口宽度的要求。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滚柱材料的硬度大于下模本体材料的硬度。将在压制过程中与钢板直接接触的滚柱做硬化处理或者采用比下模本体硬度更高的材料制成,而与板材并非直接接触的下模本体则无需进行上述处理,节约了下模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加工下模具有结构简单、减少机械摩擦,消除二次修补打磨,节省工时的特点。本发明在和槽型舱壁钢板接触的下模本体的棱角处,采用滚柱代替原有棱角的方式,将原有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达到减小摩擦力和划痕的目的,节约返工工时,从根本上消除了二次修补打磨。滚柱弧形槽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滚柱更换方便,既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直径的滚柱达到改变V形槽口宽度的目的,又可以在滚柱磨损严重时及时进行更换。滚柱端部进行削斜处理,能够消除滚柱端部在局部或者点受力时,对槽型舱壁钢板表面的损伤。油脂可以润滑滚柱与弧形槽,使滚柱在弧形槽内转动更顺畅。设置多条滚柱,进一步提高下模具上的滚柱对舱壁钢板的压制面积,同时还可以采用不同直径的滚柱灵活组合,以满足不同开口宽度的要求。将在压制过程中与钢板直接接触的滚柱做硬化处理或者采用比下模本体硬度更高的材料制成,而与板材并非直接接触的下模本体则无需进行上述处理,节约了下模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槽型舱壁的加工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滚柱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未经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62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轮旋压模具及脱模装置
- 下一篇:铝合金电池盒成型模具及其上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