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9808.0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5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帅帅;杨玉;张磊;高炜;李红智;张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67 | 分类号: | H01M8/0267;H01M8/025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通通道 阳极板 阴极板 冷却板 上表面 燃料电池双极板 依次叠加 垂直 燃料电池单元 冷却液水平 温度场分布 电池内部 空气水平 流动阻力 氢气水平 氢气 冷却液 膜电极 双极板 覆盖 | ||
1.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板(1)、阴极板(6)及两片冷却板(7),其中,阳极板(1)与一片冷却板(7)自下到上依次叠加覆盖连接,阴极板(6)与另一片冷却板(7)自上到下依次叠加覆盖连接,阳极板(1)及阴极板(6)与夹在阳极板(1)和阴极板(6)之间的膜电极组成一个燃料电池单元;
其中,阳极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氢气水平流通通道(8),阴极板(6)的上表面设置有空气水平流通通道(9),冷却板(7)的上表面设置有冷却液水平流通通道(10),且氢气水平流通通道(8)、空气水平流通通道(9)及冷却液水平流通通道(10)对齐;
阳极板(1)上、阴极板(6)上及冷却板(7)上均开设有若干氢气垂直流通通道(2)、空气垂直流通通道(3)及冷却液垂直流通通道(4),阳极板(1)上的氢气垂直流通通道(2)与阴极板(6)上的氢气垂直流通通道(2)及冷却板(7)上的氢气垂直流通通道(2)对齐;阳极板(1)上的空气垂直流通通道(3)与阴极板(6)上的空气垂直流通通道(3)及冷却板(7)上的空气垂直流通通道(3)对齐;阳极板(1)上的冷却液垂直流通通道(4)与阴极板(6)上的冷却液垂直流通通道(4)及冷却板(7)上的冷却液垂直流通通道(4)对齐;
阳极板(1)上的各氢气垂直流通通道(2)与氢气水平流通通道(8)相连通,阴极板(6)上的各空气垂直流通通道(3)与空气水平流通通道(9)相连通,冷却板(7)上的各冷却液垂直流通通道(4)与冷却液水平流通通道(10)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水平流通通道(8)的底部、空气水平流通通道(9)的底部及冷却液水平流通通道(10)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凸起(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各凸起(5)的横截面为水滴形结构、S形结构、Z字形结构、椭圆形结构及半椭圆形结构中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冷却板(7)上凸起(5)的轴线与阳极板(1)上凸起(5)的轴线及阴极板(6)上凸起(5)的轴线均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在阳极板(1)上,各氢气垂直流通通道(2)分布于氢气水平流通通道(8)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位于氢气水平流通通道(8)对角的位置处;
各空气垂直流通通道(3)分布于氢气水平流通通道(8)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位于氢气水平流通通道(8)对角的位置处;
各冷却液垂直流通通道(4)分布于氢气水平流通通道(8)的前后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阳极板(1)、阴极板(6)及冷却板(7)的材质均为石墨、不锈钢、铝合金、钛基金属或镍基金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阳极板(1)上的氢气水平流通通道(8)、阴极板(6)上的空气水平流通通道(9)和冷却板(7)上的冷却液水平流通通道(10)均采用车床、冲压、焊接或化学蚀刻的工艺加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阳极板(1)、阴极板(6)及冷却板(7)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焊接或粘接的方式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98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