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诱变的高产天然维生素K2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7911.1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9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拖平;周宇朦;张岫姗;李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7/66;A23L33/15;C12R1/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汇律师事务所 11711 | 代理人: | 高元吉 |
地址: | 1108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变 高产 天然 维生素 k2 枯草 芽孢 杆菌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经诱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当在液体培养基中,37℃温度下以180r/min培养3天后,本发明的菌株发酵液中维生素K2的含量为62.08mg/L以上,且该发酵产生维生素K2的能力至少能够维持10代传代培养。与目前已知的枯草芽孢杆菌相比,本发明的菌株产维生素K2的能力提高至少24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的改造,具体涉及稳定高产维生素k2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纳豆芽孢杆菌是枯草芽孢杆菌的一个亚种,可分泌合成多种有机酸、酶、生理活性物质等,促进小肠黏膜细胞增殖,使肠道酸化利于铁、钙及维生素D等的吸收。枯草芽孢杆菌作为重要的工业生产益生菌,能够合成a-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酶类,从而在食品、酶制剂、饲料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该菌为美国FDA公布的40种益生菌之一,食用安全,基因组清晰,早在1995年Rowland等就系统阐明了枯草芽抱杆菌基因组。然而,天然菌株因生长繁殖能力弱,产酶效率低等缺点而不能用于工业生产。
维生素K2(Menaguinone,MK)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萘醌基团的系列衍生物,共有14种同系物,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维生素之一。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合成的MK-4和天然的MK-7。WHO的数据表明,MK-7是公认的优质天然维生素K2,几乎完全被人体吸收,并留在血液中的时间最长。且活性高,仅能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获得。因其在食品中含量极少,素有“铀金维生素”之称,具有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动脉钙化、心血管疾病、肿瘤及帕金森症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安全性已得到美国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药品研究所及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的权威认定。传统的维生素K2一般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但存在化学前体原料来源限制、化学反应产生大量异构体、副产物多、产率低、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且合成的维生素K2,其异戊二烯侧链多是顺式结构,活性较低。而活性更高的天然维生素K2(MK-7)仅能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获得,因此,微生物发酵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纳豆枯草芽抱杆菌因其生长速度快、易于培养、维生素K2含量高等优势,成为发酵生产维生素K2最主要的微生物,是目前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理想菌种之一。但是野生菌种维生素K2的产量3mg/L,难以满足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技术问题,本发明利用紫外(UV)物理诱变和亚硝基胍(NTG)化学诱变改造现有菌株,抗性筛选高产菌株,得到高产天然维生素K2的菌株。至少部分地基于此完成本发明。具体地,本发明包括以下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经诱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有时也称作“本发明的菌株”),与目前已知的枯草芽孢杆菌相比,本发明的菌株具有更高的维生素K2发酵能力。当在液体培养基中,接种4%,2×106cfu/ml的菌株于37℃温度下以180r/min培养本发明的菌株3天后,其发酵液中维生素K2的含量为62.08mg/L以上,优选65.79mg/L,一般情况下,野生枯草芽孢杆菌菌种的维生素K2的产量3mg/L,而本发明的产量为62.08mg/L以上,产量增加24倍以上,优选26倍以上。
本发明中,上述培养的液体培养基为葡萄糖0.5wt%、可溶性淀粉0.5wt%、大豆蛋白0.5wt%、蛋白胨1wt%、MgSO4 0.5wt%、K2HPO4 0.1wt%和NaCl 0.5wt%。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经诱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还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当经诱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经至少10代传代培养后,在液体培养基中37℃温度下以180r/min培养3天,其发酵液中维生素K2的含量仍维持62.08mg/L以上,优选65.79mg/L。即,本发明的菌株不会因传代而降低维生素K2的发酵能力。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经诱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为纳豆芽孢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79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