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梗签的界定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4543.5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2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严志景;邵名伟;徐迎波;卢幼祥;张超;何金华;瞿先中;雷振;程雷平;宁琦;周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卢敏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梗签 界定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梗签的界定及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由梗签界定步骤、烟丝平衡水分步骤、求证回归方程步骤与梗签含量检测步骤组成。本发明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拟合得出一次风选剔除物含量与实际梗签含量两者间的回归方程,经论证,其回归效果显著、方法适用性强,可快速推导得出卷烟中实际梗签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卷烟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梗签的界定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梗签是指烟丝中含有较小尺寸的条状烟梗,通常由于烟草原料在打叶复烤阶段不能完全除去烟梗,在成品卷烟的烟丝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梗签,如果烟丝中的梗签含量过高会导致烟丝燃烧均匀性不良,引发卷烟燃烧端面不齐、爆花、燃烧掉锥等现象,并且会对卷烟感官抽吸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国内烟草行业对梗签缺乏有效的标准定义与检测手段以及受制于在线梗签剔除系统工作效率,梗签含量控制缺乏系统性研究。
曽静、冯志斌、李斌等人在《卷烟机剔除梗签物中含丝量的检测》(烟草科技2012年第8期)中公开了一种梗签剔除物的烟丝含量的测定方法,这种检测方法适合于检测高含量梗签的烟丝,有利于帮助优化生产线梗签剔除物的烟丝回收效果评价,帮助卷烟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但没有明确说明卷烟产品中梗签含量的检测方法。
此外,卢新万等人在《卷烟机梗签剔除效果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海峡科学报2011年第3期)描述了烟丝梗签含量、烟支含有梗签数量、含梗签烟支数量三个评价指标对卷烟机梗签剔除效果的影响,并建立了依据梗签标准样品拍照记录与人工肉眼识别挑选的方法进行梗签含量的检验,并指导工艺优化实现梗签含量控制的同时减少烟丝消耗的目标。但该方法存在判断误差较大的问题。
目前许多研究工作都涉及降低和控制卷烟梗签含量,提高卷烟品质,例如湖北中烟的彭永刚等人在《降低卷烟机剔除梗签中含丝量》(齐鲁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3月第9卷)对ZJ-15、ZJ-17、ZJ-19等不同型号的卷烟机设备上的梗签剔除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应用试验设计的方法,分别选取了工艺风压、挡板高度、回丝量三个因素的最高水平和最低水平进行全因子试验设计,并且同时考虑剔除梗丝、梗块中烟丝含量尽量减少,避免浪费。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与优化,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和设备间隙,从而达到降低成品卷烟烟丝中梗签、梗块含量的目的,提高卷烟的外观质量及感官品质。
刘春明于2015年5月发表了硕士论文《卷烟机梗签剔除流量在线测定装置的设计与实现》,报道了卷烟机梗签剔除流量在线测定装置的开发工作,研究针对梗签剔除流量的策略方法为人工抽样事后建议,检测频次低,随机性强,误差大且难以实现实时、在线检测,对梗签的分离效果控制的指导性不强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套安装于卷烟机上的在线梗签剔除流量检测系统,并根据剔除梗签流量与含梗签烟支的数量、烟支梗签含量、梗签含丝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梗签剔除流量的卷烟机梗签剔除效果的在线评价方法,经过应用验证,证明测量装置测量精度高,运行稳定可靠。
目前行业基本通过制丝阶段的梗签风选剔除和卷烟机台上内置的杂物剔除系统进行梗签的剔除。围绕这些技术方式相关企业对于烟丝中的梗签剔除与剔除物中的烟丝回收形成了一些工艺技术与装备技术成果。但这些报道大多针对回收卷烟机剔除物中的烟丝,目标是降低烟丝耗损,而对于梗签的来源,不同形态、不同含量的梗签对卷烟品质的影响都缺乏研究,无法明确的界定梗签的定义,进而没有一个规范的梗签含量检测与控制方法,并不能有效的实现对卷烟产品中梗签含量的检测控制。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梗签的界定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梗签的界定及检测方法,该方法由梗签界定步骤、烟丝平衡水分步骤、求证回归方程步骤与梗签含量检测步骤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梗签界定步骤由梗签外观形态统计步骤、感官质量评价步骤与燃烧试验步骤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45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