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星斑裸颊鲷的人工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3872.8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4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顺;蔡春有;蔡有森;黄春仁;蔡镇辉;蔡四川;蔡惠明;蔡金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10/30;A23K10/37;A23K20/163;A23K50/8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72000 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星斑裸颊鲷 人工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星斑裸颊鲷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培育池的设置、培育池的水质管理、增氧机的管理、仔鱼三阶段培育,使得鱼苗能够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存活率达到90%,鱼体健壮,脂肪含量较低,小于20%,平均体长达到40mm以上,富硒量1.5mg/kg以上,生长快、周期短,肉质鲜嫩,口感鲜脆,能够大规模的培育星斑裸颊鲷苗种,满足规模化养殖的需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星斑裸颊鲷的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星斑裸颊鲷(Lethrinus nebulosus)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鲈总科(Percoidae),裸颊鲷科(Lethrinidae),裸颊鲷属(Le-thrinus)。星斑裸颊鲷在我国主要分布产于南海,以海南省产量较多。为海南、广东、广西等省的底拖网渔业渔获物之一,也是上等优质的经济食用鱼类,营养丰富,也是已成为海水养殖中又一的优良品种。但是,目前星斑裸颊鲷的养殖技术尚未成熟,导致存活率低,生长周期长,肉质差等。
发明内容
鉴以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星斑裸颊鲷的人工育苗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星斑裸颊鲷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池的设置
选择培育池规格面积3~5亩、池地平整,池深3米以上,蓄水深度2.5米以上,池子四周内坡砌红砖,水泥砂浆抹面,池底为沙壤土,进出水口流畅,池四角对角线安装增氧机,仔鱼放养密度为4000~8000尾/m2;
(2)培育池的水质管理
保持育苗池塘透明度在45~60cm,抽取海水加以调节,每3~5d换水,控制水温25~30℃,pH值为6.0~9.0,溶解氧3~5mg/L,每隔7~10d泼洒1~3次光合细菌0.5~1×109CFU/mL、硝化细菌1.8~2.7×10 9CFU/mL、反硝化细菌1~2.2×10 9CFU/mL;
(3)增氧机的管理
在晴天中午或下午2:00~3:00开机30~60min,阴天次日清晨5:00~7:00开机60~80min;
(4)仔鱼培育
第一阶段:开口摄食的鱼苗在培养箱中培育达到1~3cm,饲养8~12d,放养密度为1500~3000尾/m2,保持水深1.8m,开口后投喂质量比为1~3:2.1~3.5:1.8~3.6:2~3.1的维生素、轮虫、水丝蚓、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饵料是仔鱼的4~5倍;
第二阶段:全长为3~6cm的鱼苗饲养12~15d,放养密度为1200~1500尾/m2,保持水深2.0m,投喂质量比为1:1~4:3~7的鲢、鳙、鲤等鱼苗,投喂饵料是仔鱼的6~8倍,再转入到培育池中培育;
第三阶段:将全长为7~9cm的仔鱼饲养15~22d,放养密度为300~500尾/m2,保持水深2.5m,投喂鱼虾、鱼卵、蜗牛及人工配料,投喂饵料是仔鱼的8~10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阶段人工配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香蕉38~70份、富硒玉米21~65份、白面44~50份、淀粉25~38份、富硒麸皮50~80份、面包糠60~100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阶段鱼虾、鱼卵、蜗牛的质量比为1~5:3~5:4~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38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