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完全气动过渡的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42230.6 | 申请日: | 2019-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8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怡庆;赵键;江威;孙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椭圆 进气道 三维 流线 进气道设计 压缩型面 隔离段 基本流 肩部 放大 二维投影图 进气道唇口 出口截面 高超声速 几何构造 矩形截面 特征线法 坐标转换 压缩面 轴对称 拉伸 求解 向后 追踪 应用 出口 | ||
1.完全气动过渡的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所述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包括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压缩面(16)、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唇口(5)、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肩部型线(19)、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隔离段(17),所述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的进口为类矩形,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的出口为椭圆形,所述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压缩型面(16)于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肩部型线(19)处转平进入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隔离段(17),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唇口(5)位置由设计条件下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入射激波反射点位置确定,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设计锥切面上流线(14)与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初始锥切面上流线(15)在二维投影图内的投影距离的比值为这一锥切面内流线放大比例,根据这一锥切面内流线放大比例,以进气道前缘点为基点放大轴对称基本流场内对应的流线,运用相同方法,计算每个锥切面内流线的放大比例,并将放大后的流线布置于对应锥切面内得到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压缩型面(16),方法步骤如下:
1)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特征线法求解轴对称基本流场;
2)设计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初始出口类矩形截面,并在步骤1)所述基本流场中进行流线追踪;
3)根据入口、出口截面二维投影图确定流线放大比例,应用放大后的流线进行坐标转换生成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压缩型面(16);
4)以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压缩型面(16)为基础对高超声速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进行几何构造,将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肩部型线(19)向后等直拉伸得到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隔离段(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气动过渡的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为360°回转体,回转中心为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回转中心线(7),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包括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内承波式进气道部分,运用特征线法求解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得到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内乘波式的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进口入射激波(6)、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反射激波(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气动过渡的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类矩形与设计椭圆出口截面相切,将所得流线在横向位置上构成流面得到进出口截面都为类矩形的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压缩型面(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22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