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紧凑型交替泵浦与电光调Q的双波长输出方法及激光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1950.0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5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董渊;金光勇;于永吉;陈薪羽;吴春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115 | 分类号: | H01S3/115;H01S3/09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信四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9 | 代理人: | 刘真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器 双波长 电光调Q 板条增益介质 小孔光阑 棱镜 泵浦源 偏振片 全反镜 输出镜 波长 泵浦 波片 输出 激光器光路 激光谐振腔 双脉冲激光 泵浦板条 波长选择 应用场景 增益介质 便携性 减小 扩宽 | ||
1.一种紧凑型交替泵浦与电光调Q的双波长输出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包括:双波长全反镜、板条增益介质、棱镜、小孔光阑、偏振片、电光调Q模块、双波长1/4波片、输出镜、第一泵浦源和第二泵浦源,其中:
所述双波长全反镜、板条增益介质、棱镜、小孔光阑、偏振片、电光调Q模块、双波长1/4波片和输出镜构成激光谐振腔,且沿着激光器光路方向依次顺序排列;
所述板条增益介质、第一泵浦源和第二泵浦源组成激光器泵浦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泵浦源位于板条增益介质的上方第一侧,所述第二泵浦源位于板条增益介质的上方第二侧,所述第一泵浦源和第二泵浦源发出的泵浦光照射到所述板条增益介质上,会使所述板条增益介质产生粒子数反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波长全反镜是一个具有第一波长部分透过和第二波长高反特性的镜片,或者所述全反镜是一个具有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高反特性的镜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是一个45度平行四边形棱镜,其作用是使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激光光路紧凑合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表面镀有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的P光高透膜和S光高反膜,与光轴呈布儒斯特角或者45度角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还包括板条增益介质热沉,所述板条增益介质热沉紧贴所述板条增益介质,且位于所述板条增益介质的下方,用于控制所述板条增益介质的工作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还包括泵浦源热沉、所述泵浦源热沉紧贴所述第一泵浦源和第二泵浦源,且位于所述第一泵浦源和第二泵浦源的上方,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泵浦源和第二泵浦源的工作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还包括LD电源,其中:所述LD电源与所述第一泵浦源和所述第二泵浦源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泵浦源和所述第二泵浦源提供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还包括调Q模块驱动系统,所述调Q模块驱动系统与电光调Q模块连接,用于为电光调Q模块施加调Q驱动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还包括总控系统,所述总控系统与LD电源、调Q模块驱动系统连接,用于对LD电源和调Q模块驱动系统进行同步控制。
10.一种紧凑型交替泵浦与电光调Q的双波长输出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第一泵浦源施加电压,输出的泵浦光从所述板条增益介质上方第一侧进行泵浦,激光谐振腔处于高损耗状态,当激光增益增大到第一预设增益值时,关闭第一泵浦源且对所述电光调Q模块施加1/4第一波长电压,谐振腔处于低损耗状态,输出第一波长调Q激光;
预设时间段之后,对所述第二泵浦源施加电压,输出的泵浦光从所述板条增益介质上方第二侧进行泵浦,激光谐振腔处于高损耗状态,当激光增益增大到第二预设增益值时,关闭第二泵浦源且对所述电光调Q模块施加1/4第二波长电压,谐振腔处于低损耗状态,输出第二波长调Q激光;
周期性重复第一泵浦源、第二泵浦源和电光调Q模块加压和退压状态,得到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双脉冲激光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19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