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捷式火灾现场实战用热流阻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0135.2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2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2C2/08 | 分类号: | A62C2/08;A62C27/00;A62C31/05;A62C3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陈春华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捷 火灾 现场 实战 热流 阻隔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便捷式火灾现场实战用热流阻隔装置,解决火场中消防队员、受困人员处于高热辐射环境中存在生命危险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推车、水箱和热流阻隔机构;热流阻隔机构包括用于放置在火灾现场以产生水幕来降低辐射热流的钢丝网架,与水箱连接的输水软管,设于输水软管上的水泵,以及设于钢丝网架内并与输水软管连接用于向钢丝网架喷出扇形水幕的喷水组件,水泵固定于水箱的顶部,水泵将水箱内的清洁水通过输水软管泵至喷水组件,喷水组件以扇形将输水软管输送过来的清洁水喷至钢丝网架上并使钢丝网架持续产生均匀水幕以降低火灾现场辐射热流。其可在火场救援现场装备使用,具有阻隔热流、轻便、可移动、耐火时间久、阻热效果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捷式火灾现场实战用热流阻隔装置。
背景技术
火灾发生时,高温火焰与高温烟气产生的热辐射会加速火灾蔓延,同时威胁火灾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消防工程中,通常使用防火分隔技术来阻隔热辐射,阻止火灾蔓延。
目前主要的防火分隔物包括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等。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在火灾发生时有失效的可能性,而且防火卷帘、防火门一旦关闭,会造成人员疏散困难,妨碍消防人员进入火场救灾。
防火墙是防止建筑间火灾蔓延的重要分隔构件,能在火灾初期和灭火过程中,将火灾有效限制在一定空间内,阻断火灾在防火墙的一侧蔓延到另一侧。但是防火墙耐火极限为不低于3小时,长时间在火场环境中可能导致防火墙坍塌。
防火门是设在防火分区间、疏散楼梯间、垂直竖井等具有一定耐火性的防火分隔物,更具有阻止火势蔓延和烟气扩散的作用,可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的蔓延,确保人员疏散。由于防火门的重量和耐火时间等因素,不能直接应用到火场实现热流阻隔。
因此,设计一款便捷式火灾现场实战用热流阻隔装置,使其具有阻隔热流,同时还具备轻便便移、耐火时间久、阻热效果好的特点,以在火场救援时可装备使用,成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便捷式火灾现场实战用热流阻隔装置,其可在火场救援现场装备使用,具有阻隔热流、便捷移动、耐火时间久、阻热效果好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便捷式火灾现场实战用热流阻隔装置,包括推车,设于所述推车上用于存储清洁水的水箱,以及设于所述推车上用于放置在火灾现场以产生水幕来降低辐射热流的热流阻隔机构,所述热流阻隔机构竖直固定于所述推车的前端,所述水箱位于所述热流阻隔机构和所述推车的扶手之间;
所述热流阻隔机构包括用于放置在火灾现场以产生水幕来降低辐射热流的钢丝网架,与所述水箱连接的输水软管,设于所述输水软管上的水泵,以及设于所述钢丝网架内并与所述输水软管连接用于向所述钢丝网架喷出扇形水幕的喷水组件,所述水泵固定于所述水箱的顶部,所述水泵将所述水箱内的清洁水通过所述输水软管泵至所述喷水组件,所述喷水组件以扇形将所述输水软管输送过来的清洁水喷至所述钢丝网架上并使钢丝网架持续产生均匀水幕以降低火灾现场辐射热流。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网架包括第一金属水幕网、第二金属水幕网、上固定框架、以及下固定框架,所述上固定框架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水幕网和所述第二金属水幕网的上部相固定,所述下固定框架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水幕网和所述第二金属水幕网的下部相固定,所述第一金属水幕网和所述第二金属水幕网两相正对并均竖直分布;
所述喷水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水幕网和所述第二金属水幕网之间,用于同时向所述第一金属水幕网和所述第二金属水幕网上喷出扇形水幕,所述第一金属水幕网和所述第二金属水幕网用于产生水幕来降低辐射热流;所述下固定框架的底部与所述推车的顶面前端相焊接,所述钢丝网架通过所述下固定框架焊接于所述推车顶面而与所述推车相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0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