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微量注药及血肿排空功能的引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3449.1 | 申请日: | 201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3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于志虎;周月洁;张晓峰;张莉红;何咏超;张明文;孙异春;林其炎;刘远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志虎;周月洁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39/22;A61B9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肿 引流装置 排空 注药 引流管 细管 立体定向仪 引流管装置 分体部件 金属管芯 脑内血肿 神经功能 双重功能 微量注射 医疗器材 注入药物 专利技术 引流 穿刺 接驳管 连接阀 脑出血 颅内 占位 出血 简易 感染 延伸 制作 医疗 恢复 保证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为一种用于脑内血肿具有微量注射药物及血肿排空双重功能的引流装置,该引流管装置由微量注药细管、血肿排空引流管、“卜”字形连接阀、延伸接驳管、辅助穿刺金属管芯五个分体部件组成,可适用于立体定向仪下操作,该引流装置同时具有便于生产制作,临床操作简易,且安全性有保证等优点,可实现经微量注药细管注入药物及血肿排空引流管引流血肿的目的,弥补现有引流装置及相关专利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和弊端,通过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再次出血机会、不进一步加重颅内局部占位效应,实现神经功能顺利恢复及减少医疗花费目的,最终使脑出血患者受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为一种用于脑内血肿具有微量注射药物及血肿排空双重功能的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为导致脑内血肿形成的常见原因,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包括幕上和幕下部位出血,幕上以基底节区血肿居多,幕下血肿包括脑干及小脑出血,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目前该病发病率一直居于高位,且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且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目前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脑内血肿患者,采用传统开颅及微创血肿清除,其中微创血肿置管引流尤适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由于其具有创伤小、医疗花费低、住院周期短等优点,特别是伴随立体定向技术的普及,该手术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师所采用。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血肿引流装置为只具有单一引流功能的单腔引流管,一般于术中置入引流管后,术中行部分血肿抽吸,脑内残留血肿需术后以稀释尿激酶溶液经标准三通阀门自引流管注入脑内血肿,夹闭引流管一段后,待血肿溶解液化后再经引流管排出,但这一方式存在以下弊端:首先,自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溶液时,往往把引流管内已引出的一部分血肿或者空气复又推注回脑内,造成人为性血肿、空气逆流,一方面增加感染风险,另一方面尿激酶溶液与引流管内血性液混合,降低了尿激酶浓度,溶解血肿效果下降,往往需多次注射尿激酶,操作增加,伴随而来的是进一步增加颅内感染风险;其次,一般术中置入流管后,会将引流管自切口旁皮下隧道潜行一段距离后再引出进行固定,然后外接三通阀及引流管瓶/袋,一般引流管自三通阀至脑内血肿靶点约有25-35cm距离,所使用的引流管内径一般为2-3mm,当进行注射尿激酶溶液时,血肿内实际尿激酶溶液量=实际注射量-引流管内容积量,临床上为使血肿内尿激酶达预期剂量及浓度,需增加尿激酶的单次注射量,但这样一方面加重脑内占位效应,造成人为性颅内压增高,特别是对于脑干出血患者,即使多出的1-2ml容量,也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过多的尿激酶溶液,会造成尿激酶溶液易沿引流管穿刺道扩散,加重穿刺道出血风险,进一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最后,基于以上两点,无论是增加尿激酶使用次数或加大尿激酶使用剂量,均会增加医疗花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除了上述目前单腔引流管存在的弊端,经查询近年来与本发明具有类似结构或功能的已授权的中国专利技术亦存在一些欠缺,如申请(专利)号:CN200820225207一种颅内引流管、申请(专利)号:CN200820172031一种Y形颅内引流管、申请(专利)号:CN201120294982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管、申请(专利)号:CN201410093763 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申请(专利)号:CN201520387907一种多功能颅内引流管、申请(专利)号:CN201520968797一种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申请(专利)号:CN201521092643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管、申请(专利)号:CN201820428214一种含多子管的多功能脑内血肿引流管,上述专利存在不足之处如下:
1、上述专利中所述引流管中的血肿引流通道和注药通道为一体化设计,注药通道与血肿引流通道于引流管尾端形成类似“Y” 形分支结构,在行立体定向下脑内血肿穿刺时,因立体定向仪导向座和止位器中圆孔插入物限制,导致上述专利中的引流管不适用,无法完成手术操作,如行经验穿刺,精准度无法与立体定向下脑内血肿穿刺相媲美,这样限制了上述专利中引流管的应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志虎;周月洁,未经于志虎;周月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3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听力语言智能康复设备及线上康复平台
- 下一篇:一种用于导管经皮穿刺的导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