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服务接入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17789.3 | 申请日: | 2019-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1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让涛;张家宇;夏龙飞;张远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67/02 | 分类号: | H04L67/02;H04L67/1004;H04L67/133;H04L69/08;H04L67/55;H04L43/10;H04L43/08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任默闻 |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服务 接入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服务接入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请求接入装置接收Http请求,并将Http请求发送至网关装置;网关装置解析Http请求确定接口名称及版本号,根据接口名称判断接口是否暴露网关,若是,则构造RPC消费方,将Http请求转换为RPC请求;网关装置通过注册中心获取服务提供装置的地址列表,将RPC请求发送至服务提供装置;服务提供装置根据RPC请求返回调用结果;网关装置将调用结果转换为Http报文发送至所述服务消费方。本发明支持RPC消费方的动态构造、支持Http协议与RPC协议的转换。本发明架构简洁、易于搭建,支持企业快速落地Dubbo框架下服务化网关的搭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技术中服务接入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分布式服务接入系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云平台和微服务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架构已经成为新一代应用架构的主流。Dubbo(一个开源的Java栈分布式服务框架)是一种业内使用非常广泛的分布式服务框架,它提供了应用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型中最基础的分布式调用能力与服务治理能力。在分布式架构中,服务提供者及消费者都需要集成分布式服务框架,这对于需要使用这些服务但又无法集成分布式服务框架的存量应用来说非常困难。例如,企业中存在一些历史遗留应用,可能基于技术栈、改造成本等原因未进行架构转型,因此无法接入分布式网络,而让服务方应用部署两套架构同时支持分布式和垂直架构,无疑增加了开发和运维的成本。因此,在整个分布式网络外层需要一个对外提供分布式服务接入的系统。
Dubbo框架中并没有分布式服务对外接入的解决方案,业内也缺乏基于Dubbo的服务化开源网关相关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供一种Dubbo框架下分布式服务接入系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分布式技术中服务接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服务接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请求接入装置、网关装置、注册中心及服务提供装置;
所述请求接入装置接收服务消费方发送的Http请求,并将所述Http请求发送至所述网关装置;
所述网关装置解析所述Http请求确定接口名称及版本号,根据所述接口名称判断接口是否暴露网关,若是,则根据所述接口名称及版本号构造RPC消费方,将所述Http请求转换为RPC请求;所述网关装置通过所述注册中心获取所述服务提供装置的地址列表,根据所述地址列表将所述RPC请求发送至所述服务提供装置;
所述服务提供装置根据所述RPC请求生成调用结果,将所述调用结果返回至所述网关装置;
所述网关装置将所述调用结果转换为Http报文,并将所述Http报文发送至所述服务消费方。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请求接入装置包括:第一心跳检测单元及负载均衡单元;所述第一心跳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网关装置的可用性;所述负载均衡单元用于根据负载均衡算法,将所述Http请求发送至所述网关装置。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负载均衡单元还用于根据最小连接数算法,将所述Http请求发送至可用的网关装置。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网关装置包括接口生成单元、协议转换单元、服务订阅单元及服务调用单元;所述接口生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注册中心中的节点数据,并根据所述节点数据生成接口文件;所述协议转换单元用于解析所述Http请求确定接口名称及版本号,并根据所述接口名称及版本号构造RPC消费方,将所述Http请求转换为RPC请求;所述服务订阅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注册中心获取所述服务提供装置的地址列表;所述服务调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址列表将所述RPC请求发送至所述服务提供装置。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口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节点变化信息动态修改所述接口文件。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协议转换单元还用于:读取所述Http请求,根据URL规则解析所述Http请求确定接口名称、版本号及方法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77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