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inux平台的列车实时以太网TRDP网卡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7470.0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9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德;申萍;赵辰阳;郭涛;李召召;简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02 | 分类号: | H04L12/02;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张新利;谢建玲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inux 平台 列车 实时 以太网 trdp 网卡 | ||
1.一种基于Linux平台的列车实时以太网TRDP网卡,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处理单元(1)、UART接口Ⅰ(2)、UART接口Ⅱ(3)、CAN接口(4)、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Ⅰ(5)、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Ⅱ(6)、实时以太网收发器(7)、普通以太网接口Ⅰ(8)、普通以太网接口Ⅱ(9)、实时以太网接口(10)、SD卡接口(15)和VME背板总线接口(16);
所述核心处理单元(1)分别与UART接口Ⅰ(2)、UART接口Ⅱ(3)、CAN接口(4)、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Ⅰ(5)、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Ⅱ(6)、实时以太网收发器(7)、SD卡接口(15)和VME背板总线接口(16)连接;所述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Ⅰ(5)与普通以太网接口Ⅰ(8)连接,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Ⅱ(6)与普通以太网接口Ⅱ(9)连接;实时以太网收发器(7)与实时以太网接口(10)连接;
所述核心处理单元(1)用于TRDP报文转换与收发,实现车载子系统与列车实时以太网的数据传输;
所述核心处理单元(1)包括FPGA芯片和ARM处理器,所述FPGA芯片与ARM处理器通过片上系统AXI总线连接;
所述FPGA芯片上集成标准VME背板总线硬件协议栈和接口,及一路Mac层实时IP软核;所述Mac层实时IP软核与实时以太网收发器(7)连接,用于实现实时TRDP报文转换和收发;
所述ARM处理器装载Linux平台,与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Ⅰ(5)、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Ⅱ(6)连接,用于实现普通TRDP报文转换与收发;
在普通应用场景下,核心处理单元(1)中的ARM处理器根据TRDP协议,将从UART接口Ⅰ(2)、CAN接口(4)和VME背板总线接口(16)接收到的数据打包成实时TRDP报文,从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Ⅰ(5)、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Ⅱ(6)或实时以太网收发器(7)分别通过普通以太网接口Ⅰ(8)、普通以太网接口Ⅱ(9)或实时以太网接口(10)发送至列车实时以太网;将从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Ⅰ(5)、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Ⅱ(6)或实时以太网收发器(7)中接收的TRDP报文根据PRP协议进行冗余丢弃后,判断报文发送周期、报文发送时延、报文发送内容、串口通讯协议无误后,提取TRDP报文中的普通TRDP报文,并根据报文目的地址将普通TRDP报文通过UART接口Ⅰ(2)、CAN接口(4)或VME背板总线接口1(6)发送给相应设备;
所述普通以太网接口Ⅰ(8)和普通以太网接口Ⅱ(9)互为热备冗余关系,具体为:在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下,将普通以太网接口Ⅰ(8)和普通以太网接口Ⅱ(9)分别接入两个冗余子网,数据发送过程中,PD报文采用并行消息冗余方式同时从两个网口发送报文至冗余子网,MD报文采用交替消息冗余方式分别从两个网口发送报文至冗余子网;在数据接收过程中,同时从两个网口接收数据,对于PD数据采用PRP协议进行冗余丢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inux平台的列车实时以太网TRDP网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处理单元(1)是型号为XC7Z020-2CLG400I的芯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inux平台的列车实时以太网TRDP网卡,其特征在于:所述VME背板总线接口(16)与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TCMS相连;所述UART接口Ⅰ(2)和CAN接口(4)分别连接车载子系统的车辆控制单元或传感器系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Linux平台的列车实时以太网TRDP网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处理单元(1)用于TRDP报文转换与收发,
所述核心处理单元(1)根据TRDP协议将通过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Ⅰ(5)、普通以太网收发器Ⅱ(6)或实时以太网收发器(7)收到的TRDP报文提取为普通TRDP报文,并通过VME背板总线接口(16)传输给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TCMS,或通过UART接口Ⅰ(2)、CAN接口(4)传输给其连接的列车子系统的车辆控制单元或传感器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74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