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核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5261.2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2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林;张勇军;叶琳浩;宋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挖掘 电动汽车 调度 容量 核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核定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建立汽车交通出行链概念,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建立包括首次出行时刻、行驶时长、停车时长、行驶里程和空间概率转移矩阵在内的数学模型,并由此组成电动汽车交通出行链;然后在汽车交通行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充电行为模型;接着模拟汽车交通行为和充电行为得到汽车实时SOC曲线;接着推导出不同电网调频方式下的可调度SOC判断阈值和汽车可调度时段;最后对汽车的可调度容量进行计算。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核定方法,能够为电网调峰调频提供依据,在电网调度调频根据可调度容量对电动汽车充放电进行调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智能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核定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大量需求以及能源环境问题,以绿色能源为主要动力的电动汽车愈发普及。电动汽车主要在城市内运营,可视为显性负荷以及隐性电源,其不确定性的充放电行为会对城市电网运行带来较大影响。因此,电动汽车的充放电容量评估对未来的城市交通网以及城市电网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相关学者提出了诸多方法来对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进行了大量研究。电动汽车可调度的容量应当是在保证用户出行需求前提下,同时满足电网方面多样调度需求的电能。电动汽车是否进行调度是根据电动汽车的实时剩余电量(State of Charge,SOC)进行判断。只有在满足SOC相关约束时,电网才可继续进行容量调度。因此,正确科学地模拟电动汽车的交通行为进而得到其SOC曲线是研究可调度容量的前提。现今,多数文献在得到SOC曲线时大多给定某个概率分布模型,此法过于简化不能细致科学地描述汽车行驶过程中电量变化的情况,对后续可调度容量的结果有着重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核定方法,使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负荷可以为电网调度调频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核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对汽车出行地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汽车出行的主要区域,以此作为后续交通行为分析的基础;
(2)对汽车首次出行时刻、行驶时长、停车时长、行驶里程和空间概率转移矩阵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形成汽车一天的出行链,推导出汽车的交通行为模型;
(3)对汽车充电过程进行分析,推导出汽车的充电行为模型。
(4)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模拟汽车的交通行为和充电行为,得到汽车一天的SOC变化曲线。
(5)依据电网三种调频方式,推导出相应三种调度方式下的SOC阈值以及汽车可调度时段。
(6)依据汽车SOC曲线以及可调度SOC阈值,计算得到汽车可调度容量。
上述的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核定方法中,通过对汽车出行地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汽车出行的主要区域分布比例。
上述的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核定方法中,通过对车辆行驶数据拟合得到的电动汽车首次出行时刻满足如下公式(1)多维正态分布:
式中,其中a1=0.34,μ1=7.46,σ1=0.77;a2=0.66,μ2=9.20,σ2=2.75
通过对车辆行驶数据拟合得到电动汽车行驶时长满足如下公式(2)对数正态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52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