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菌肽O3 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7720.2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3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曾凯芳;李心丹;邓丽莉;姚世响;阮长晴;易兰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5/10 | 分类号: | C07K5/10;C07K14/47;A23B7/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抗菌肽O3TR和C12O3TR在制备防治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药物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抗菌肽O3TR和C12O3TR能够有效防治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其杀菌能力强,瞬时杀菌能力优于已有文献报道能有效控制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抗菌肽PAF56和BP21,长效杀菌能力优于抗菌肽PAF56,且抑菌稳定性好,不受温度、pH、Na+、K+等的影响。本发明拓宽了抗菌肽O3TR和C12O3TR在果蔬保鲜领域的应用范围,也为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肽O3TR和C12O3TR在果蔬保鲜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柑橘果实在采后贮藏运输过程中易受指状青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筛选能够有效防治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且杀菌能力强、稳定性好的抗菌肽,以拓宽抗菌肽在果蔬保鲜领域的应用范围,同时为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经研究,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抗菌肽O3TR在制备防治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抗菌肽O3TR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C端酰胺化修饰。
2、抗菌肽C12O3TR在制备防治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抗菌肽C12O3TR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N端十二烷酰化修饰,C端酰胺化修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公开了抗菌肽O3TR和C12O3TR在制备防治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药物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抗菌肽O3TR和C12O3TR能够有效防治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其杀菌能力强,瞬时杀菌能力优于已有文献报道能有效控制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抗菌肽PAF56和BP21,长效杀菌能力优于抗菌肽PAF56,且抑菌稳定性好,不受温度、pH、Na+、K+等的影响。本发明拓宽了抗菌肽O3TR和C12O3TR在果蔬保鲜领域的应用范围,也为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七种抗菌肽对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控制效果,其中A为发病率,B为病斑直径。
图2为接种P.
图3为五种抗菌肽对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控制效果对比,其中A和B为抗菌肽与病原菌混合后立即接种,A为发病率,B为病斑直径;C和D为抗菌肽与病原菌混合16 h后接种,C为发病率,D为病斑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77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