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未来无线通信的异构网络融合接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2353.7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3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琪美;杨可心;江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74/02 | 分类号: | H04W74/02;H04W72/04;H04W72/08;H04W72/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严彦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未来 无线通信 网络 融合 接入 方法 | ||
1.一种面向未来无线通信的异构网络融合接入方法,采用HCCA与EDCA接入机制,其特征在于:设定在每个超帧开始时,所有用户就将QoS需求与传输信息包含在信标帧Beacon中,支持通过混合协调器HC提前给用户分配时长任意的传输间隔,满足QoS需求的同时提高资源效率;修改EDCA机制中用户划分优先级的方式,包括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分类,划分优先级,并根据类别相应基于EDCA或HCCA机制进行接入;支持通过调整EDCA机制中传输参数实现更好的融合;
所述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分类,划分优先级,并基于EDCA和HCCA机制进行接入,包括采用以用户为主的融合接入流程实现如下,
步骤1,根据用户的QoS需求对异构设备进行分类,划分优先级;
步骤2,决定异构设备接入机制为EDCA还是HCCA;
步骤3,根据用户的QoS需求分别进行建模,获取相应的用户需求模型;
步骤4,基于用户需求模型,建立资源分配优化问题,并进行求解,得到最终资源分配策略,每个用户通过尽力使自己的效用函数最大化,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求得纳什均衡解,得到最终资源分配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面向未来无线通信的异构网络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用户分为两种类别,包括对吞吐量要求高的用户以及对延时要求高的用户,其中,延迟要求高是指要在错误率满足一定条件下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在同一类别内部,根据具体QoS参数要求及数据传输内容决定异构设备的优先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面向未来无线通信的异构网络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令吞吐量需求较大的用户以EDCA机制进行接入,并对于第i个优先级的用户,设置相应传输参数,使得i越小,优先级越高;令延迟要求高的用户通过HCCA机制进行接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面向未来无线通信的异构网络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基于用户需求模型,建立资源分配优化问题,实现方式为,对于吞吐量要求高的用户和延迟要求高的用户,目标函数分别为最大化吞吐量和在满足延迟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用户传输错误率,并且除了要满足用户基本QoS需求,还应当满足限制条件分给所有用户的传输时间总长度不能超过总的帧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面向未来无线通信的异构网络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对于资源分配优化问题,采用分布式资源分配,用博弈论方法进行求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面向未来无线通信的异构网络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分类,划分优先级,并基于EDCA和HCCA机制进行接入,包括基于网络类型划分优先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面向未来无线通信的异构网络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分类,划分优先级,并基于EDCA和HCCA机制进行接入,包括基于网络资源需求量划分优先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一种面向未来无线通信的异构网络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许可频段与免许可频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235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