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调温粘胶纤维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9461.3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8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佰旺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12;B32B27/36;B32B9/00;B32B9/02;B32B9/04;B32B5/06;B32B33/00;B32B7/12;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面料 聚酯纤维 纱线 棉纤维 内衬层 下表面 基层 覆盖 粘合剂层涂布 浸渍 碳纳米管 温度平衡 相变材料 智能调温 上表面 舒适性 微胶囊 吸汗 面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调温粘胶纤维面料,包括春亚纺层、基层、相变涂层以及内衬层,所述基层由聚酯纤维和棉纤维交织而成,聚酯纤维的纱线上覆盖有碳纳米管,棉纤维的纱线上浸渍有相变材料微胶囊,所述相变涂层通过粘合剂层涂布在基层的下表面,相变涂层的下表面覆盖有内衬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覆盖有春亚纺层。本发明的智能调温粘胶纤维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汗性能,舒适性较好,能够实现智能调温,保持面料内部的温度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调温粘胶纤维面料。
背景技术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相比于服装的款式外形,特别是随着智能穿戴的兴起与影响,时下的人们越来越注重服装的功能性内涵。实际上,皮肤与衣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受热、湿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所谓热条件,就是衣物与皮肤间的温度;所谓湿条件,就是指衣物与皮肤间的湿度。人体的舒适感,与温度和湿度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在运动时需要大量出汗,运动面料一般以涤纶的居多,透气性较好,但舒适性相对较差;而纯棉的衣服具有良好的吸汗性能,舒适性较好,但是这些汗都是吸到衣服的纯棉面料上,衣服变湿了,很难蒸发出去。如何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舒适性和调温效果,成为本申请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调温粘胶纤维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调温粘胶纤维面料,包括春亚纺层、基层、相变涂层以及内衬层,所述基层由聚酯纤维和棉纤维交织而成,聚酯纤维的纱线上覆盖有碳纳米管,棉纤维的纱线上浸渍有相变材料微胶囊,所述相变涂层通过粘合剂层涂布在基层的下表面,相变涂层的下表面覆盖有内衬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覆盖有春亚纺层。
优选的,所述相变涂层由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蒸馏水以及醇类相变材料复合制备而成。
优选的,所述相变涂层和粘合剂层上均分布设置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春亚纺层的经纬线均采用DTY75D型涤纶纤维织造而成,春亚纺层的织物文理采用平变1/2斜纹。
优选的,所述内衬层采用竹炭纤维和蚕丝纤维交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内衬层的面料中竹炭纤维的重量百分含量为35%-45%,其余为蚕丝纤维。
优选的,所述春亚纺层和基层之间通过聚氨基甲酸酯纤维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层和内衬层之间通过尼龙纤维连接。
优选的,所述相变涂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先将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蒸馏水常温水解聚合成二氧化硅网状结构凝胶,然后,加入醇类相变材料混合而制成相变涂层材料,将相变涂层材料涂布在基层下表面形成相变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身体出汗导致温暖和潮湿时,基层内的纤维会发生卷曲,从而打开面料上的孔洞,并改变碳纳米管的电磁耦合效应,使得身体中的热辐射能够散发出去,从而实现降温;另外,相变涂层和相变材料微胶囊还会吸收部分湿气和热量,进行蓄热;当体温降低和干燥时,基层内的纤维恢复原状,封闭面料上的孔洞,减少热量逃逸,实现保暖;而相变涂层和相变材料微胶囊吸收的湿气和热量会释放出来,防止面料内部温度下降。本发明的智能调温粘胶纤维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汗性能,舒适性较好,能够实现智能调温,保持面料内部的温度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智能调温粘胶纤维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智能调温粘胶纤维面料中聚酯纤维的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佰旺纺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佰旺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94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