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检测注浆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8908.5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8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么传杰;柳思光;刘彦博;陈庆鹏;邹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住工装配建筑有限公司;山东鑫鑫住工装配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32 | 分类号: | G01N29/03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初晓丽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浆 套筒 注浆装置 振动信号接收器 信号处理器 数显屏 注浆管 电连 注浆 低频信号发生器 智能检测 电箱 低频振动信号 钢筋套筒 连接技术 实时观察 数字形式 振动信号 发生器 饱满度 出浆口 出料端 连接端 入浆口 输出端 注浆量 检测 显屏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检测注浆装置及检测方法,其结构包括注浆装置本体、注浆管、低频信号发生器、振动信号接收器、灌浆套筒、信号处理器、电箱和数显屏,所述注浆装置本体的出浆口与灌浆套筒的入浆口之间通过注浆管相连,所述注浆管与灌浆套筒的连接端设有低频信号发生器,所述灌浆套筒的上部出料端设有振动信号接收器,所述振动信号接收器与信号处理器电连,所述信号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数显屏电连,所述数显屏与电箱电连。该装置通过低频振动信号发生器发出振动信号,数显屏以数字形式显示注浆量,实时观察注浆情况,保证了灌浆套筒的注浆饱满度。该方法操作方便,能规范的应用于钢筋套筒注浆连接技术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检测注浆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是保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安全的一项关键技术,国家已经颁布了指导该技术和产品应用的行业标准,明确了灌浆套筒、灌浆料等产品性能和使用要求。正确规范的应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是确保建筑结构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目前,无法在灌浆过程有效检测,无法确定灌浆后套筒内的灌浆料的饱满程度。因此需要一个随着注浆过程进行注浆检测的装置进行实时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智能检测注浆装置及检测方法,该装置通过低频振动信号发生器发出振动信号,数显屏以数字形式显示注浆量,实时观察注浆情况,保证了灌浆套筒的注浆饱满度。该方法操作方便,能规范的应用于钢筋套筒注浆连接技术中。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智能检测注浆装置,其结构包括注浆装置本体、注浆管、低频信号发生器、振动信号接收器、灌浆套筒、信号处理器、电箱和数显屏,所述注浆装置本体的出浆口与灌浆套筒的入浆口之间通过注浆管相连,所述注浆管与灌浆套筒的连接端设有低频信号发生器,所述灌浆套筒的上部出料端设有振动信号接收器,所述振动信号接收器与信号处理器电连,所述信号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数显屏电连,所述数显屏与电箱电连。
进一步,所述注浆装置本体包括注浆泵、电机、进料口和支撑部件,所述注浆泵和电机设于支撑部件上,所述注浆泵后部连接电机,注浆泵的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支撑部件的一端设有数显屏和电箱。
进一步,所述支撑部件为直角三角形框架,直角三角形框架的斜面上安装注浆泵和电机,所述直角三角形框架的一侧通过隔板分隔为数显屏安装空间和电箱安装空间。
进一步,所述注浆装置本体为智能注浆仪,所述智能注浆仪的出料口与灌浆套筒的进料端通过注浆管连接,所述振动信号接收器与信号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所述信号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智能注浆仪的数显屏电连。
进一步,所述低频信号发生器发出低频信号经灌浆套筒后被振动信号接收器接收,振动信号接收器将接收的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将波形经过处理后转换为数显信号显示在数显屏上。
进一步,所述数显屏上设有显示注浆量百分比的屏幕。
智能检测注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查工作
首先检查注浆装置的注浆管两端连接情况,保证接头的紧密性,防止注浆过程中漏浆。接通低频信号发生器电源之前,应先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电源线及电源插头是否完好无损,通电前将输出细调电位器旋至最小;
(2)、开启低频信号发生器
接通电源,打开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开关,注浆前将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调节至相应档位,此时产生一个稳定的波形,经信号处理器处理后在数显屏上显示注浆量为0%;
(3)、开始注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住工装配建筑有限公司;山东鑫鑫住工装配建筑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住工装配建筑有限公司;山东鑫鑫住工装配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89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