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机电辅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9848.0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3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永新;刘小高;杜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295 | 分类号: | B29C64/295;B29C64/393;B33Y3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陈晓宁;张丽萍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辅热系统 电热箱 终端执行器 打印件 温度传感器 电热丝组 出气口 支架 变形问题 导气管道 低温环境 环境适应 环境问题 控制电路 内部安装 有效解决 热空气 废件 减小 变形 打印 简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电辅热系统,包括3D打印机支架和3D打印机终端执行器,所述3D打印机支架上安装有电热箱;所述3D打印机终端执行器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导气管道与所述电热箱连接,用于将电热箱中的热空气吹到3D打印机终端执行器的喷头上;所述电热箱的内部安装有电热丝组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热丝组与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连接。本发明的3D打印机电辅热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价格适宜,可有效解决3D打印机在低温环境下执行打印工作出现的打印件变形问题。该3D打印机电辅热系统可有效提升简易3D打印机的环境适应范围,提高打印件质量,减小打印件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变形、废件,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机电辅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渐成熟,3D打印机已经从实验室走出,逐步进入各行各业,而3D打印机对环境温度存在要求,对3D打印机加装电辅热系统,可以精确保证打印机喷头处的环境温度,减小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导致打印件因骤冷发生过量变形,提高打印件精度,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市面上简易3D打印件工作环境多样,多不带恒温设施,而简易3D打印机选则加装的热床均安装在底部平台上,在底部时有些许效果,但对除打印件底层之外的其它部分,均不能保证环境温度,不能解决打印件变形问题,故而加装电辅热装置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机电辅热系统,可以精确保证3D打印机喷头处的环境温度,减小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导致打印件因骤冷发生过量变形,提高打印件精度,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电辅热系统,包括3D打印机支架和3D打印机终端执行器,所述3D打印机支架上安装有电热箱;
所述3D打印机终端执行器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导气管道与所述电热箱连接,用于将电热箱中的热空气吹到3D打印机终端执行器的喷头上;
所述电热箱的内部安装有电热丝组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热丝组与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具有带有角度的长柄,该长柄的末端留有通孔,并用螺钉固定于3D打印机终端执行器上。
可选的,所述电热箱的进气口处安装有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的风扇,用于使电热箱内的热空气能够持续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管道采用轻质伸缩通风管。
优选的,所述电热箱的一侧延伸有肋板,并在肋板上设置有通孔,经由螺钉通过通孔将电热箱固定在3D打印机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AT89C52的控制器;所述控制电路中设置有型号为OMIH-SH-124L的电磁继电器。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中设定有K1、K2、K3、K4四个输入按键,分别代表温度设定、转速设定、数值加、数值减。
可选的,所述电热丝组的额定工作电压为交流220V,额定功率为300W;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DS18B20。
可选的,所述风扇采用直流电机驱动并以PWM进行转速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对电热丝组和风扇的控制包含以下步骤:
S1、根据打印需要设置风扇的转速,控制气流流量;
S2、根据打印需要设置气流目标温度,控制电路根据目标温度与温度传感器的差值,运用闭环PID控制电热箱中电热丝组加热;
计算目标温度与温度传感器的差值e(t),计算公式为:
e(t)=y(t)-r(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98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