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床造气增氧制气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9514.3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5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魏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02 | 分类号: | C10J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吴栋杰 |
地址: | 247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气 氧气缓冲罐 增氧空气 充分混合 含氧量 造气 增氧 罗茨鼓风机 气动调节阀 造气炉 | ||
一种固定床造气增氧制气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氧气进入氧气缓冲罐;S2、出氧气缓冲罐的氧气经过气动调节阀与罗茨鼓风机后和空气充分混合,使空气中的含氧量由21%增加到25%‑27%成为增氧空气;S3、将增氧空气送往各造气炉使用。氧气进入氧气缓冲罐后,可以较好地控制氧气的浓度和压力,使得满足要求的氧气和空气充分混合,使空气中的含氧量快速由21%增加到25%‑27%成为增氧空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床造气增氧制气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造气主要以固定床间歇式蓄热法生产优质的半水煤气作为合成氨的原料气。传统固定床间歇气化工艺的一个循环分为吹风、上吹、下吹、二次上吹、吹净五个阶段。传统固定床间歇气化工艺特点:技术成熟、操作简单;煤气中有效成分较高,上吹有效气(CO+H2)平均85%,下吹有效气平均96%;适用煤种范围广;投资少;吹风效率低,单炉产气量低,由于进入气化炉燃烧所需的氧气来源于大气,氧气浓度低(21%),单位时间与炭反应放出的热量少,只能靠延长吹风时间来提高气化层温度,造成吹风效率低,能量利用率低,单炉产气量低;环境污染大,生成的吹风气中含有粉尘、二氧化碳和硫化物,排入大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近年来多采用富氧连续气化流程,富氧连续气化工艺的特点:技术成熟、运行不稳定(针对现有劣质原料);需配套空分装置,一次性投资大,工业化装置尚未普及;对煤种选择性强;煤气中二氧化碳高,甲烷含量高,有效气体65-72%;单炉产气量高,约为间歇气化1倍以上;始终为连续上吹制气,无吹风气放空,环境污染小。
目前多采用固定床间歇气化工艺,固定床间歇气化工艺过程简单,采用空气、蒸汽气化剂分阶段增氧空气制气,属蓄热制气法,温差幅度大,而气体总体质量好,尤其是下吹阶段,气质比上吹更好,该工艺目前能耗高居不下,主要原因是吹风升温采用空气,热效率差、热损失大。富氧气化为连续上吹制气,供热和制气一并进行的自热式制气法,温差幅度小,产气量大,环境污染小,但煤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含量高,连续稳定运行时间短,在气化劣质原料时易结渣结块,需定时停炉人工扒块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床造气增氧制气工艺,能够进行高效安全的造气增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固定床造气增氧制气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氧气进入氧气缓冲罐;
S2、出氧气缓冲罐的氧气经过气动调节阀与罗茨鼓风机后和空气充分混合,使空气中的含氧量由21%增加到25%-27%成为增氧空气;
S3、将增氧空气送往各造气炉使用。
进一步地,步骤S1中的氧气来自变压吸附制氧装置,所述氧气浓度在90%以上,所述氧气压力为0.06-0.08MPa。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氧气和空气混合之后经在线氧量分析仪分析,根据其氧量分仪测量出来的氧气浓度调节气动调节阀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氧量分析仪上设置有指示、记录、报警装置。
进一步地,步骤S3中,对增氧空气氧浓度分析,调节氧气流量。
进一步地,对增氧空气氧浓度实行高低浓度报警联锁。
进一步地,采集吹风阀控制信号、缓冲罐出口氧气压力对增氧空气氧浓度前馈补偿调节、串级调节、建模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9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制气系统
- 下一篇:一种固定床造气增氧制气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