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管切开管多功能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8131.4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4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切开 多功能 保护 | ||
1.一种气管切开管多功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痰液收集装置,与保护管连接,所述痰液收集装置的内腔与所述保护管的内腔连接相通;所述痰液收集装置包括连接管、痰液存储罐、集液板、第四管道和第二管道,其中所述集液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保护管的内壁上,所述集液板通过螺纹与所述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第四管道固定安装在所述痰液存储罐上,所述痰液存储罐上还固定安装着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通过螺纹与所述保护管连接;所述集液板上设置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下方,所述集液槽与所述第四管道的内腔连接相通,所述第四管道的内腔与所述痰液存储罐的内腔连接相通;
通气装置,与所述保护管连接,所述通气装置与所述痰液收集装置不在所述保护管的同一侧;
系带装置,通过转动轴与所述保护管连接;
第二管道,插装在所述保护管上,所述第二管道与气管切开管连接;
第三管道,插装在所述保护管上,并且所述第三管道相对于所述保护管滑动,所述第三管道上固定安装着卡板,所述卡板位于所述保护管的外侧;
弹簧,套装在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卡板与所述保护管之间;
若干个卡块,设置在所述保护管的外壁上,所述若干个卡块以所述第三管道的圆心呈圆形阵列式排布在所述第三管道的外侧,每个所述卡块均位于卡壳中,所述卡壳固定安装在所述保护管上;
所述第三管道位于所述保护管内腔中的一端上套装着挡板,所述挡板卡在L形槽上,所述L形槽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
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保护管的内壁上,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转动轴与转动板连接,所述转动板通过第一磁体吸附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转动板可以将所述第三管道密封在所述壳体中;
定位槽,设置在所述保护管的内壁上,所述定位槽的圆心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圆心重合,所述定位槽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道的外直径,所述定位槽的槽宽与所述第三管道的管壁相同;使第三管道插在定位槽中;
所述系带装置包括第三固定系带、第四固定系带,其中所述第三固定系带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四固定系带连接,所述第四固定系带上设置有若干个卡环,所述第三固定系带与所述第四固定系带均相对于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三固定系带上固定安装着卡环套,所述卡环套可套在所述第四固定系带上,并用所述卡环将其卡住;所述气管切开管多功能保护器还包括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管道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板设置所述保护管的外侧,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第三管道的内腔连接相通;
所述痰液收集装置包括连接柱、第二磁体、集液孔、连接孔,其中所述集液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保护管的内壁上,所述第四管道的上端插装在所述集液孔上,所述集液孔设置在所述集液板上,所述集液孔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下方;所述第四管道固定安装在所述痰液存储罐上,所述痰液存储罐上还固定安装着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通过所述第二磁体的磁力吸附在所述集液板上;所述第四管道的内腔与所述痰液存储罐的内腔连接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管多功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切开管多功能保护器还包括第一过滤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管道的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管多功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装置包括第一管道、控制阀、上盖,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上盖固定安装在所述保护管上;所述第一管道的内腔中还固定安装着第二过滤装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管多功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带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系带、第二固定系带,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系带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二固定系带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系带与所述第二固定系带均相对于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固定系带上设置若干个连接柱;所述第二固定系带上设置若干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柱可插装在所述连接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管多功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数量与所述连接孔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管多功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套由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81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子层沉积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口袋书APP的护士学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