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施肥泵及其水动力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7526.2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0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健 |
主分类号: | A01C23/00 | 分类号: | A01C2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恒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8 | 代理人: | 柯奇君 |
地址: | 317322 浙江省台州市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接配合 固定块 动力滑杆 横杆 竖杆 进出水接头 移动外壳 铰接板 施肥泵 水动力 铰接 动力组件 灌溉技术 滑动配合 配合机构 配合连接 连贯性 传动性 加药 水力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灌溉技术领域。一种施肥泵的水动力组件,包括动力移动外壳、动力固定块、动力滑杆、铰接板、铰接配合块、铰接配合竖杆、铰接配合横杆和进出水接头;动力固定块设置在动力移动外壳内的顶部,动力滑杆设置在动力固定块的左侧,动力滑杆与动力固定块滑动配合;铰接板铰接在动力固定块的下部;铰接配合块设置在动力固定块的右侧,铰接配合块与动力固定块相配合;铰接配合块的顶部与铰接配合竖杆配合连接,铰接配合横杆的中部与铰接配合竖杆的顶部铰接,进出水接头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铰接配合横杆的两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仅需要水力就能实现、防止出现加药配合过程中的动力组件的卡顿、配合机构的传动性和连贯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肥泵的水动力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灌溉技术在灌溉中的广泛应用,施肥技术发生了重大革命,可溶性肥料以溶液的形式,通过专门的器具被送入输水管网中,在给作物灌溉的同时给作物施肥。因此,施肥泵具已经成为微灌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件。目前的施肥泵的动力组件有以下几点缺陷:一、动力组件由于水压控制不稳定会在移动过程中会出现卡顿;二、需要借助其他动力原件进行助力;三、在配合机构的连贯性和传动性差,使进出水流速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能仅需要水力就能实现、防止出现加药配合过程中的动力组件的卡顿、配合机构的传动性和连贯性好的一种施肥泵的水动力组件。
为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施肥泵的水动力组件,该水动力组件包括动力移动外壳、动力固定块、动力滑杆、铰接板、铰接配合块、铰接配合竖杆、铰接配合横杆和进出水接头;所述的动力移动外壳呈中空且底面未封闭状,所述的动力固定块设置在动力移动外壳内的顶部,所述的动力滑杆设置在动力固定块的左侧,动力滑杆的顶端穿过动力移动外壳的顶面,动力滑杆与动力固定块滑动配合;所述的铰接板铰接在动力固定块的下部;所述的铰接配合块设置在动力固定块的右侧,铰接配合块与动力固定块相配合;铰接配合块的顶部与所述的铰接配合竖杆配合连接,铰接配合竖杆的顶部穿过动力移动外壳的顶面,铰接配合竖杆的中部设置有与动力移动外壳相匹配的挡板;所述的铰接配合横杆的中部与铰接配合竖杆的顶部铰接,所述的进出水接头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铰接配合横杆的两端;两个进出水接头上均设置有弹簧接头;所述的动力移动外壳顶面设置有与两个进出水接头相匹配的进出水孔;所述的动力固定块的底部配合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底部连接有活塞头。仅需要水力就能实现、防止出现加药配合过程中的动力组件的卡顿、配合机构的传动性和连贯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铰接板为两块分别铰接在动力固定块的前后两侧,且两块铰接板通过配合连接杆连接。通过两块铰接板能够提高传动性并且保证稳定的传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铰接配合块上设置有铰接配合孔,所述的配合连接杆设置在铰接配合孔内。能实现铰接配合块与配合连接杆配合的连贯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动力移动外壳的下端与所述的出液腔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动力移动外壳的上端与混合腔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能便于控制水压,能更好地使水动力组件3进行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动力滑杆与动力移动外壳配合处、铰接配合竖杆上位于铰接配合竖杆与动力移动外壳配合处、两个进出水接头上、活塞头上以及防止液体流出处分别设置有动力密封圈。密封圈防止进水时水流放出,能更好地使水动力组件3进行上下移动。
一种施肥泵,包括上述的施肥泵的水动力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水动力组件能直接通过水力完成工作,不要通过其他动力组件进行配合;通过整个水动力组件在移动过程中能较好的控制两个进出水接头的打开和关闭,能防止出现工作过程中的卡顿,提高流畅性;通过配合传动机构相互配合的衔接性以及良好的传动性,能稳定的控制进出水流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健,未经陈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7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