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地下基准点布置方式的基坑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6272.2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万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合众精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1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新致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77 | 代理人: | 谭德兵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准点 护壁 布置方式 基坑监测 测斜仪 地下 位移变化量 基坑 工作基点 实时监测 位置变化 护壁管 倾斜仪 自测 地形 观测 传递 施工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基于地下基准点布置方式的基坑监测方法,本方案将基准点设置在地下,尤其是设置在护壁桩底部,其深度比基坑深度更深,可保证基准点的不受地形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利用在护壁管内由下往上依次安装测斜仪,通过测斜仪将基准点的坐标进行传递从而得出护壁桩顶点的坐标,以该顶点作为工作基点观测其余护壁桩的位置变化,或直接在多个护壁桩内安装倾斜仪,使得每个护壁桩顶部形成一个自测点实时监测其位移变化量,可极大的提高施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基于地下基准点布置方式的基坑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安全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形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察及分析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预测下一步施工后将导致的变形及稳定状态的发展,根据预测判定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来指导设计与施工,实现所谓信息化施工。基坑监测主要包括: 支护结构、相关自然环境、施工工况、地下水状况、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周围建(构)筑物、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周围重要的道路、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基坑安全监测一般采用的精密仪器有:1、高精度的全站仪;2、高精度的全站仪;3、GNSS,等。
使用传统传统的监测方法进行高精度的监测的一个前提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基准点,而且基准点到基坑区域的工作基准点应好作业且测得的工作基准点的点位精度能达到规范要求。
但实际情况是:1、高层建筑物密集的城市,不容易选择稳定的基准点;2施工现场现场环境复杂,基准点与工作基准点极易被破坏;3无法保证基准点与工作基准点之间的良好的通视,需要采用导线测量、后方交会等测量方法,因此不能保证工作基准点的点位精度;4 传统测量方式不能对基坑进行实时监测,达不到智慧工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基于地下基准点布置方式的基坑监测方法,用于测量基坑的水平位移,基准点的铺设方式设置在地下,从而避免现有技术将基准点设置在地表,不需要多次转视以后形成夹角进行测量,同时也避免了因地形的变化造成的测量误差,通常情况下,一般设置在基坑较远的公路或水泥桩上,但是由于公路受施工影响,以及来往车辆的重力,使得公路发生形变,从而造成基准点位置出现漂移,同时由于计算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使得最终测得的误差极大,明显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如要做到精确减小误差,则需要反复多次测量,并不断进行验证,如此则形成了极大的工作量,不利于施工进行,本方案可以避免因设置多个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造成的人为观测误差,同时还能避免基准点受周围地势而发生位移造成的误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地下基准点布置方式的基坑监测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S1:浇筑护壁桩同时布设测斜管,测斜管与护壁桩同长;
S2:设置基准点;
选择至少三个护壁桩内测斜管底部作为基准点D0、E0、F0……,其中护壁桩内测斜管的底部基本稳定,满足监测规范的要求;
S3:安装测斜仪;
在护壁桩内由下往上依次铺设一维或两维连续测斜仪,相邻两测斜仪之间采用万向节方式连接,万向节的加工精度应小于0.1mm,单个测斜仪的长度为l;
S4:假设D0坐标为(x0,y0),以D0点所在护壁桩顶部坐标作为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坐标Dn的坐标为(xn,yn),则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合众精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合众精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62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