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修复钝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6099.6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8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宁玉清;毕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联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B09C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梁灵周 |
地址: | 410021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489号万***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 钝化剂 游离态 重金属镉污染 土壤修复 络合 制备 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有效性 镉污染土壤 氧化/还原 沉淀材料 储存状态 化学形态 可移动性 污染土壤 吸附材料 益生材料 营养材料 重金属镉 重量配比 下降率 吸附 沉淀 应用 污染物 大米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修复钝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组分:沉淀材料为30‑50%,吸附材料为15‑35%,益生材料为10‑30%,营养材料为5‑15%,络合材料为3‑10%,通过调节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沉淀、吸附、络合、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改变重金属镉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和储存状态,降低镉在土壤中可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降低镉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将钝化剂对某镉大米土壤进行修复,镉污染土壤样品新要求值为pH值5.05,镉含量0.41mg/kg,游离态镉0.6mg/kg,修复目标值为pH5.5‑8.0,镉要求下降10%,游离态镉要求下降50%,修复后pH值6.17,镉含量0.29mg/kg,游离态镉下降率76%,其结果优于修复目标值,同时也达到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修复钝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镉的生产和实用过程中,镉主要是以废水、废气、废渣的形式进入环境,通过大气沉降、降水等方式进入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造成镉污染。镉的毒性较大,比其他重金属更加容易被农作物吸附,易于形成“镉米”。人体内的肝脏和肾脏是最容易造成镉累积的两大器官,其所累积的镉约占人体内总镉的60%。镉主要以新陈代谢产物的方式从人体排出,但当镉摄入量超过排泄量时,镉会在人体内累积,导致慢性镉中毒,引起肾脏机理受损。镉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半小时内,中毒者将产生恶心、呕吐,甚至出现抽搐、休克等多种复合病症。
土壤中的镉污染主要来自镉工业废水灌溉及含镉废气飘尘,因此土壤中镉污染程度与周边涉镉工矿企业的三废排放情况相关。二十世纪70-80年代,我国土壤镉污染主要集中在北方老工业区周边,其范围较小。近十年来,我国镉污染报道逐年增多,范围逐步扩大。镉矿相对丰富的云南、湖南、贵州等地区,土壤已经呈现镉污染,是我国镉潜在污染风险最大的地区。
镉对人体、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钝化技术是镉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之一,主要技术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修复药剂改变镉在土壤中的pH值、Eh值,储存形态或土壤的结合方式,以布降低其环境风险,因此研究钝化剂的组配、生产及应用方法是该技术的关键。
目前,国外进口的商业化钝化药剂通常价格昂贵,而国内的土壤修复药剂产品较多,且大部分为施工现场配制,成本较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领域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修复钝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为使土壤中的镉固定在土壤中,阻断其进入其他环境介质,则需要是土壤中不稳定的镉转化为稳定的形态,从而实现镉的钝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修复钝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组分:
沉淀材料为30-50%;
吸附材料为15-35%;
益生材料为10-30%;
营养材料为5-15%;
络合材料为3-10%。
作为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组分:
沉淀材料为35-45%;
吸附材料为20-30%;
益生材料为15-25%;
营养材料为6-7%;
络合材料为5-8%。
作为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组分
沉淀材料为40%;
吸附材料为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联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联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60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