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建模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4728.1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6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熊黎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E04C3/20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330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技术 楼层 框架 上部 通长筋 架立筋 建模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建模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已经建立好的结构BIM模型中选中要进行钢筋建模的水平直线矩形的楼层框架梁;
步骤二:筛选出当前文档中所有的柱子并求得几何形状数据和空间位置数据,利用类别属性筛选出所有的柱子,并使用碰撞框获得柱子的几何形状数据和空间位置数据;
步骤三:计算梁跨定位线,依据梁所在的直线,考虑由于建模不规范产生的误差,利用直线与梁横截面的交点求得梁跨定位线;
步骤四:计算梁支座上部钢筋定位点,依据是否碰撞筛选出梁的支座,并根据支座的情况求出梁支座上部钢筋定位点;
步骤五:计算横截面上生成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点位,求出与梁所在直线垂直的端面的四个顶点,将顶点偏移得到生成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点位;
步骤六:计算梁跨定位线长度,求出步骤三中梁跨定位线的长度;
步骤七:计算梁支座上部钢筋参考线长度,将步骤四中的每一组的两个定位点连成直线形成梁支座上部钢筋参考线,求出梁支座上部钢筋参考线长度;
步骤八:计算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参考线,提取步骤五中的点位生成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参考线;
步骤九:输入钢筋根数,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输入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根数;
步骤十:生成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定位线,依据步骤八的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参考线以及步骤九的钢筋根数,生成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定位线;
步骤十一:判断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起点弯钩形状,依据步骤七生成的梁支座上部钢筋参考线数据,判断首项数据是否为空,若是,输出标准-90度弯钩,不为空,输出标准-0度弯钩,其余各项皆输出标准-0度弯钩,再删去进行判断后得到的列表的尾项;
步骤十二:判断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终点弯钩形状,依据步骤七生成的梁支座上部钢筋参考线数据,判断尾项数据是否为空,若是,输出标准-90度弯钩,不为空,输出标准-0度弯钩,其余各项皆输出标准-0度弯钩,再删去进行判断后得到的列表的首项;
步骤十三:计算梁支座上部筋终点延伸长度,将梁的支座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序,即使是悬挑梁没有支座的一端也需要进行排序,依据钢筋定位线终点所在的支座的数据情况,以及左右梁跨的长度计算钢筋定位线终点延伸长度;
步骤十四:计算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起点延伸长度,架立筋起点延伸长度与步骤十三中的梁支座上部筋终点延伸长度有一定的规律,将梁支座上部筋终点延伸长度中对应悬挑的变为0后,删除第一项,对应为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起点延伸数据;
步骤十五:计算梁支座上部筋起点延伸长度,将梁的支座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序,即使是悬挑梁没有支座的一端也需要进行排序,依据钢筋定位线起点所在的支座的数据情况,以及左右梁跨的长度计算钢筋定位线起点延伸长度;
步骤十六:计算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终点延伸长度,架立筋终点延伸长度与步骤十五中的梁支座上部筋起点延伸长度有一定的规律,将梁支座上部筋起点延伸长度中对应为悬挑的变为0后,删除尾项,对应为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终点延伸数据;
步骤十七:计算不含弯钩的钢筋中心线,依据步骤十生成的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定位线、步骤十四生成的起点延伸长度以及步骤十六生成的终点延伸长度,生成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中心线;
步骤十八:生成钢筋所需的向量,依据步骤十七生成的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中心线生成向量;
步骤十九:形成钢筋模型,根据步骤十一、十二中得到的弯钩形状族,配合步骤十七中得到的钢筋中心线,步骤十八得到的向量以及输入的钢筋型号和弯钩方向,利用Rebar.ByCurve节点形成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建模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梁是楼层框架梁且是水平直线矩形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建模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十九中的钢筋模型是利用Autodesk公司发布的BIM建模平台Revit软件进行建造的模型。
4.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建模方法中的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最终成果的模型进行拆分和编号,提取工程量,生成相应的钢筋下料图纸,根据下料图纸加工或准备构件,然后在现场进行施工安装,最终组成目标实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472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